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采访者"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写出“走”向全国的新闻作品——业务工作报告
收藏 引用
《传媒观察》1994年 第10期 15-16页
作者:何建新 
(一) 1987年是我相当困惑的一年。当时,虽然我取得了记的任职资格,但在处理完日常繁重的采编工作后,翻开自己10年间写下的上千篇新闻作品,真正看上眼的极少。大量的是那些应景的、低层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文化的口述历史研究问题探微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4年 第20期 66-68页
作者:汪琪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一在全新的社会历史形态下,口述史研究和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电影这种特殊的文化产业而言,口述史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必须要保证的便是被采访对象与电影内容经历、资深电影从业之间的同一性。从历史的纵深来看,电影艺术蕴含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里藏着对未来期许的样子
收藏 引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年 第8期 24-27页
作者:符媛不详 
在与彭香设计师沟通的过程中,她正在候机厅准备飞往贵州兴义参加'设计黔行'的活动,为贵州设计发声。而活动结束当天,她还要继续飞往三亚为客户量房。这样连轴转的模式让人简直怀疑她是工作狂。与此同时,她又是个顾家、爱家的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这是艺术家的选择 访英国著名编舞家、导演马修·伯恩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6年 第7期 13-14页
作者:忻颖 
和马修·伯恩爵士的采访在瑞金宾馆的咖啡馆里进行。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让他很惊喜。“吸血鬼!你是今天第一个提这个词的采访者,之前他们都问我这个故事在讲什么。”一下子让气氛活泼了起来。携舞蹈作品《睡美人》,英国著名编舞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边缘人物·边缘题目·社会变迁——叶凯蒂先生访谈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 第4期 8-13页
作者:叶凯蒂 邵滨 袁一丹美国波士顿大学东亚系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 
采访者: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您能否谈谈当初选择这一研究领域的原因?同时请您介绍下自己的学术准备以及研究情况?叶凯蒂先生:我是文学出身,从基本的文学训练开始。我在考博士的时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樊运宽老师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桂学研究》2022年 第1期 276-284页
作者:杨晓岚 王莉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采访时间:2018年10月7日早。采访地点:桂林市叠彩路4号樊老师寓所。采访人物:樊运宽老师。采访者:杨晓岚、王莉(均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前言:樊运宽1936年出生,广西马山县人,中共党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杰明·卢约瓦特访谈
收藏 引用
《公共艺术》2014年 第1期 98-99页
作者:茆诩 
采访者:您好,我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生高浅,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夜晚之城"的主策展人,能否请您就这个主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介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访谈:中国诗歌翻译的“深秋”和“初春”(节选)——访屠岸先生
收藏 引用
《江南(诗)》2013年 第3期 57-62页
作者:屠岸 贾鑫鑫 童晶晶 
采访者:屠岸老师,您以前在谈卞之琳先生《雕虫纪历》的文章中,谈到"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作、评论和读共同完成的。"诗歌翻译是不是也体现了这三种身份的集合?屠岸:一部作品对于作而言,他写完了,那么他的事也就完成了。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重塑偶像
收藏 引用
《宁夏画报(生活版)》2010年 第3期 64-67页
还记得很多年前的那个夏天,那时我刚接触到社会,刚接触到摄影,刚接触到一种被称为"金属"的音乐……那些着装古怪的男孩儿女孩儿都有着一种孤傲冷峻的神情,那些背着吉他兜儿里插着鼓棒的男孩儿女孩儿们都有着一种莫测高深的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借天不借地,在限制中设计——世博文化中心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0年 第9期16卷 74-84页
作者:朱晓琳 隋郁 汪孝安 鲁超 田园 涂宗豫 方超 刘玮 任意乐 吴英杰 范一飞 李合生 张俊 赵雯怡 郑凌颖 衣健光 邵峰 陈尧<建筑技艺>杂志社 <现代建筑技术>杂志社 华东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采访者:'一轴四馆'当中的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较为方正规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味道,而世博文化中心则像一个天外来客,其形态令人眼前一亮。在设计之初,您是如何考虑文化中心与其它三个场馆的关系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