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采访者"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人物通讯采访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
收藏 引用
《采写编》2018年 第4期 72-73页
作者:孙建东邯郸日报社 
人物通讯写作难,难在写人物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稿的基础,而记能够创造良好的气氛、和谐的环境是采访流程的关键环节。一个称职的记就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营造采访氛围的艺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与采访者的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差异中的设计——访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总建筑师宫川浩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2年 第1期18卷 119-121,118页
作者:潘天佑 靳哲夫 宫川浩 秋元家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东京总社设计部门 北京电视台 苏州电视台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正中日电视台比较采访者:日建设计在日本做了一些电视台和广播台,如NHK德岛广播会馆、宫崎电视台、名古屋广播中心大楼等,同时在中国又设计了北京电视台和苏州电视台。在日本和中国遇到的问题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甲方的要求、设计周期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度假酒店设计,最重要的是“味”——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设计访谈录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1年 第4期17卷 108-115页
作者:姜海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中心 
近年来,酒店热潮席卷中国.除舒适、便捷等基本因素外,环境和特色服务正成为酒店的卖点,度假型酒店也因而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国内高端度假酒店的设计长期以来一直为国外设计机构所垄断.作为国内设计行业的领军,华东建筑设计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乱码数字引发的总师之路——直升机所总设计师邓景辉的质量记忆
收藏 引用
《中国军转民》2016年 第11期 46-47页
作者:林志刚中航工业直升机所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当接到采访者抛出的这个问题时,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有人说,最难忘的是型号首飞成功时眼角那一滴又一滴五味杂陈的眼泪;有人说,最难忘的是“死亡线”临近时嘴角那抽了一根又一根的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访问——采访的艺术
收藏 引用
《黑河学刊》2007年 第5期 65-66页
作者:郭菊 曾繁胜逊克县广播电视局黑龙江逊克164400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谈话包括两个方面,采访者的谈话是提问,被采访者的谈话是回答。新闻记由于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采访对象,因此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对采访目的心中有数;其次,要对采访的问题准备充分;最后,提问要有技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贺绿汀采访录(一)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4年 第5期 48-53页
作者:董团 梁茂春中央音乐学院 
时间:1980年11月26日、27日、28日、12月3日地点:上海泰安路76弄4号,贺绿汀家采访者、记录整理:董团、梁茂春一、童年和少年时期我家在邵阳蚂蝗塘1,罗浮岭在村北有五六里路。村子座落在小山冲冲里,顶多是些三、四百公尺高的小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体与色彩的交响曲——阿联酋馆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0年 第9期16卷 -页
作者:朱晓琳 隋郁 李瑶 陈渝 张如翔 董科<建筑技艺>杂志社 <现代建筑技术>杂志社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设计所 Foster+Partners 
采访者:提到阿联酋馆,第一感觉是它的形体和外部材料很特别,形体翻转流动,建筑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就像此起彼伏的乐章演奏一首颇具热带沙漠风情的交响曲。这一设计理念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陇之声的文化书写——张君仁教授访谈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 第5期38卷 1-9,F0002页
作者:张君仁 杨银波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受访:张君仁采访者:杨银波访谈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君仁教授工作室访谈时间:2024年1月30日杨银波(以下简称杨):张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对您进行专访。据我了解,您初中没有读完便进入地方剧团跑龙套,演地方戏,最后却成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谈电视采访
收藏 引用
《记摇篮》1998年 第7期 41-42页
作者:吴淑华沈阳电视台国际部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随着现代新闻的发展,人们已经认同采访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学科的观点。因此,采访也是新闻记必须修练的基本功。不论多么优秀的记,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他的才干就要受到限制。在当代新闻业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申都大厦的绿色转身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3年 第2期19卷 70-75页
作者:田炜 夏麟 安东亚 隋郁 邵峰 郭晓雪 吴春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技艺>杂志社(AT) 
采访者:申都大厦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是三层的厂房车间,九十年代将其改造成六层的办公楼,如今算是第二次改造了。两次改造有哪些不同?田炜:申都大厦第一次改造主要是基于功能上的改造,由过去的厂房变成了办公楼,同时为了满足使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