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金代文学"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说部渊源的历史追寻与金代文学的深入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8年 第2期 201-204页
作者:周惠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满族说部”是我国的民间文化工作者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满族聚居区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的口传叙事文学,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满族说部正在引起文化学术界的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代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以蔡松年为例
收藏 引用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32卷 1-5页
作者:于东新 石迎丽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金代文学的陶渊明接受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取向,而蔡松年之陶渊明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金源文坛陶渊明接受的主要方向。概而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陶诗艺术的接受,即在平和淡远诗境、清新朗澈风格以及自然率真语言等方面,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代文学编年史》编写札记
收藏 引用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5期8卷 72-75页
作者:王庆生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金代文学编年史》的编年范围,上起金朝开国之收国元年(1115年),下讫段成己故世之至元十九年(1282年)。在该书中,金入元以后约50年,主要关注金代遗民活动。内容包括作家生平仕履、除佛道诗词以外的全部可编年作品、文人交往、文学论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代文物与金代文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3期46卷 F0002-F0002页
山西师范大学延保全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代文物与金代文学研究”(11AZW004),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王琳、崔武杰、蔡敏、刘福艳、邓弟蛟、唐俊。金代文学是中华文学史的重要一环,有着自身别样的艺术魅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深裘大马歌悲风——金代诗词文学创作论略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期 127-134页
作者:李文泽四川大学古籍所四川成都610064 
女真统治者在建立国家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举措 ,推动金代文学长足发展。金代文学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时期 ,在不同的时期文学家群体的组成不同 ,而其作品反映的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较大差异。这一时代有不少女真族作家以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遗山词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1996年 第3期 71-77页
作者:张晶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一、谁是“金代词人之冠”作为诗论家或者诗人,元好问是鼎鼎大名、颇受关注的。以往古代文学学者们对金代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元好问,而元好问研究又专力于其诗论与诗。作为词人的元好问,却并未得到词学界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全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乾坤清气得来难——试论金词的发展与词史价值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1996年 第5期28卷 12-17页
作者:张晶复旦大学中文系 
词学家们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无疑是宋词研究,而对于崛起于北宋后期、与南宋相始终的金代,却很少有人关注其词学成就。对于金词,即使偶有论及,也是比较粗略与浅表的。如对金词与宋词的关系,或言其同或揭其异,却都缺少具体深入的论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赵秉文之“和陶诗”——兼论金代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方式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6年 第1期 75-84页
作者:于东新 胡春洁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辽金元民族文学研究所 
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完颜亮诗词艺术成就及影响
收藏 引用
《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 第3期24卷 62-65页
作者:李成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622 
完颜亮是生长于东北、叱咤风云于中原的女真族君王作家,其豪放粗犷雄健的文学艺术风格是女真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反映,是其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写照,也体现了女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不仅影响了金代和南宋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转型——兼谈中国古代戏曲繁荣的原因
收藏 引用
《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 第3期25卷 60-62页
作者:李成大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影响,共同促进中华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通过文学艺术的、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或是主动与被动的、直接与间接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交流、融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