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金瓶梅"
60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人情小说的艺术升华——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丛刊》2016年 第2期17卷 116-127页
作者:顾海 石钟扬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作为'人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打破《三国》、《水浒》、《西游》所代表的小说观念与写法,成为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而《红楼梦》则是从理论与实践上打破《金瓶梅》所代表的小说观念与小说,实现历史性的升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睁大瞳孔找出《金瓶梅》的艺术——读书札记
收藏 引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6期32卷 54-55页
作者:宁宗一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 
在《金瓶梅》研究领域,文化研究的半壁江山的态势已成定局,这是对这部小说研究空间被拓宽的最好证明。但是,出身于中文系的学人往往欠缺相关学科的训练,邯郸学步的结果是文化没研究成,文学的诗意也不见了。小说审美与文化研究发生了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怪人·蠢人·狂人——《金瓶梅》中庞春梅的艺术形象
收藏 引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 第3期24卷 5-7,11页
作者:黄越黄石理工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0 
庞春梅和潘金莲李瓶儿并为《金瓶梅》的书名,她一生的升沉境遇独具特色:身份由丫环升为"二房",进而被封为"诰命夫人",人性由怪人变成蠢人最后发展成狂人,命运也随之由奴婢堕落为淫妇、邪妇最终演变成狂妇。作品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浒传》与《金瓶梅》谶言比较
收藏 引用
《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 第7期25卷 57-60页
作者:陈少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宿州学院文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谶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典小说中。通过从主旨、结构和艺术风格三方面对《水浒传》与《金瓶梅》中的谶言进行比较,可以展现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其中谶言的异同,可以揭示谶言在两部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金瓶梅》的讽刺手法
收藏 引用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 第2期30卷 89-90页
作者:李军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山东济南250014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讽刺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作者通过西门庆家史的描写,反映了整个明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是《金瓶梅》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使用夸张以及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金瓶梅》中的听觉叙事
收藏 引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6期22卷 55-61页
作者:陈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200433 
听觉叙事在《金瓶梅》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它不仅指向小说的感性层面,更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因素渗透到文本深层,参与到作者的艺术构思之中。听觉作为叙事的重要维度,实现了与视觉叙事的双向互补与共建,共同拓展了小说的叙事内容。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瓶梅》的独特视角与哲理意蕴
收藏 引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 第4期10卷 86-90页
作者:范天成西安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02 
面向普通人 ,把情欲作为切入点 ,以一个世俗家庭为审视中心 ,广角度摄取当代社会的全息景观 ,构成了《金瓶梅》与此前古典名著迥异的艺术视角。特定艺术视角使小说作者与人性弱点及社会人生悲剧这一永久性话题正面遭遇 ,独特的审美观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瓶梅》的情感观——情感写作手法的运用和相应的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5年 第1期 167-183页
作者:田中智行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 
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感描写手法来阐明作者的情感观,并且证明这种情感观和《金瓶梅》主题表现上的艺术手法是不可分割的。从作者描写人情时常用的场景内外对照的手法,我们能知道作者已经意识到漂浮在空间里的一种催人生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瓶梅》人物塑造模糊美管窥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电大学刊》1992年 第6期 22-24页
作者:种扬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金瓶梅》人物塑造的模糊美:(一)肖像描写多是“略貌传神”让读者去“意会妙悟”;(二)用人物性格表象的多样化、复杂性合成性格的完整性;(三)借事件因果联系的扑朔迷离铺设一条模糊过渡带使读者去想象再创造;(四)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瓶梅》人物三论
收藏 引用
《文学与文化》2010年 第1期 4-14页
作者:陈洪南开大学文学院 
蔡御史、李衙内、王招宣是《金瓶梅》中很次要的人物,但又是别具意味、颇有特色的艺术形象。其中,蔡御史身上浓缩了'寻租'官员几乎所有的元素——商人的先期'投资',出让掌握在权力手中的商机,接受'性贿赂',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