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研究非均质地层对爆破的影响,通过考虑地层、耦合方式等因素,在不同岩层厚度、密度、倾角、耦合方式等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层砂岩厚度的增加、上下层岩层密度的提升均会抑制裂缝扩展;倾斜砂岩岩层会产生水平方向和斜向交错的裂纹;水耦合装药爆破可保护炮孔并增加爆炸应力波的有效应力,适宜的不耦合系数可提升爆破应力波传递的能量;致裂器爆破对岩层冲击力更大,添加弹头可形成初始裂缝,引导裂纹进一步扩展。根据地层状况设计合理方案,可提升爆破增渗效率。
摘要:UGESP是用于预测评价华南壳源型花岗岩体产铀矿可能性的专家系统。本文对UGESP的结构、功能及对华南花岗岩体产铀矿可能性的预测评价应用作了论述。
摘要:在某废弃的铀矿周围农田选取10个土壤样点,采集表层土壤下(0~60 cm)不同深度的60个土壤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污染水平,并进行污染修复方案设计。结果表明:Pb、Cd、Cu、Zn、As、Hg、Cr、Mn、Ni、U和232Th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 275.69、6.09、71.51、1 230.47、47.87、502.81、46.22、422.39、12.01、74.05和27.28 mg·kg^(-1),Pb、Cd、Cu、Zn、As、Hg和U的浓度高于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原采矿场和原堆积矿场是重点污染区域;地累积指数(Igeo)显示农田Hg处于高污染水平,Cd、Zn、Pb和U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以上。采用覆土、钝化和植物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原矿区场地修复。在原矿区场地加入钝化剂或植物提取修复之前进行覆土。结果表明原采矿场、原堆积矿场分别覆土140和120 cm,氡析出率≤0.74 Bq·(m^2·s)^(-1),γ射线剂量率接近30×10^(-8)Gy·h^(-1)。结果满足环境标准要求。
摘要:运用流体力学软件模拟某铀矿床采场氡浓度分布,其中源项数据通过数值模型获取,环境参数通过监测获取。模拟结果显示:沿着入风方向,氡浓度分布的变化以矿堆位置为临界点,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通过与监测结果对比得知,其相对误差为18.53%,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由通风参数和环境参数变化所致。
摘要:在分析硬岩型铀矿钻孔数据特点、应用要求和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对硬岩型铀矿钻孔数据库的概念结构、逻辑结构进行了设计,探讨了数据完整性检查方法,并列举了钻孔数据库的应用实例。
摘要:本文论述了以通用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专用图家处理系统为辅助,探索一套适用于铀矿地质研究的多元地学信息综合分析方法,包括在通用机内编制一系列应用软件,进行遥感、地质、物化探数据的数字化输入、资料间的空间几何配准、线环形体密度统计分析乃至复合处理,并借助磁带传输手段,使得数据与专用图象的处理系统共享。这样充分利用了现有通用计算机资源,且符合建立专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同时通过与专用图象处理系统沟通,提高了再处理能力,改善了输出效果。利用本文设计的方法在460和外国铀矿地质研究及其它研究区里均获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摘要:介绍了某铀矿井下原地爆破浸出开采、吸附处理工艺中试验应用的密实床吸附塔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表明该塔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自动化操作,有利于节省投资和保护环境,具有可移动性、操作性和维护性等特点。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深部铀矿岩氡析出机理,依据相似模型试验原理,设计了水灰比、砂胶比、微硅粉含量和精铁粉含量的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共设计了9组材料配比方案,得到了27个试样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其中饱和密度均值为2.34 g/cm^3,单轴抗压强度均值为54.12 MPa,弹性模量均值为2.00×10~4MPa,泊松比均值为0.19,镭含量均值为1.70 Bq/g;并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的敏感性;最后通过MATLAB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基本满足花岗岩型铀矿岩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的要求,最终得到优化配合比为:水灰比0.3、砂胶比1.18、微硅粉占水泥质量0.14%、精铁粉占水泥质量0.24%,并采用该优化配合比进行了试验验证。该分析结果可为研究深部铀矿岩氡析出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为了对铀矿冶退役治理源项调查作出快速、准确的判定,解决调查过程中存在的测量周期长、检测手段繁琐等问题。以某铀矿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铀系核素不平衡条件下的衰变特点,采用半无限大体源估算模式计算了不同垂深污染土壤所致表层关注点的γ剂量率,根据铀系核素的剂量率贡献及对不同垂深的影响,推导出土壤表层γ剂量率与核素活度的表征关系。结果表明:铀系核素所致关注点γ剂量率主要由^(234m)Pa、^(214)Bi和^(214)Pb三个子体贡献,占比为96%;土壤表层(20 cm)污染核素所致关注点剂量率占比约为94%;根据铀系核素分段平衡理论及铀镭平衡系数,推导出以^(238)U和^(226)Ra为代表核素,与土壤表面γ剂量率的表征关系,经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偏差在±5%以内。以此为依据可快速识别土壤的污染范围,提高源项调查监测布点的效率,为科学客观的开展污染土壤源项调查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对地下铀矿山井下空气质量传统评价方法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空气中有害物浓度成等比变化、它们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危害程度成等差变化的原则,确定了铀矿井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建立了铀矿井空气质量的广义对比加权综合标度指数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主要从辐射危害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能综合评价铀矿山井下空气的质量。采用该模型对某铀矿井4个用风点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获得了4个用风点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和应采取的相应的对策。评价结果能为铀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空气质量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