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铜佛像"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代永乐宣德宫廷藏式金铜佛像 (上)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03年 第4期 20-25页
作者:黄春和 
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中,明代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尤为引人注目。由于明代宫廷造像的制作主要集中于永乐和宣德两朝,所以又通称“永宣风格造像”或“永宣造像”。永宣造像不仅做工精细,风格成熟、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是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永乐宣德宫廷藏式金铜佛像 (下)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03年 第5期 22-29页
作者:黄春和 
前面我们讨论了永宣宫廷造像总体风格及其艺术特征。但是从局部来看,永宣宫廷造像艺术特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有着鲜明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造像风格的演变上,而且还体现在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上。下面我们将就永宣宫廷造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首发式暨汉藏佛教艺术论坛上的致词
收藏 引用
《法音》2009年 第12期 3-4页
作者:学诚中国佛教协会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非常荣幸应邀前来参加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中华书局联合举办的《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首发式暨汉藏佛教艺术论坛,看到这部集中体现汉藏佛教文化精髓和佛教艺术成果的精品图书.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夏鎏金铜佛像的研究及其保护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2000年 第1期 103-111页
作者:王萍宁夏博物馆宁夏银川750004 
鎏金器物的考古发掘、研究、保存 ,不仅为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同时大量精美的鎏金器物也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因此 ,对鎏金器物的保护处理 ,以焕发其原有的璀灿艳丽的色泽 ,并对当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教艺术与藏传金铜佛像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02年 第10期 37-39页
作者:金维诺 
本刊连载黄春和、金申等关于藏传佛教金造像的专论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强烈兴趣。金维诺教授为中国著名的藏传佛教研究权威,其近年所带硕士、博士研究生亦多专攻藏传佛教者。多年来,内地收藏藏式佛教造像的人群渐趋壮大,为进一步满足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国藏学》2008年 第4期 105-114页
作者:张建世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成都610041 
以翁达岗村为代表的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打制大型佛像为主的鲜明特色,在藏族地区最为有名。具体的工艺与一般的匠工艺相比,在原料、工具与制作工艺方面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传承历史久远,长期以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型金铜佛像造型初探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5年 第12期 86-87页
作者:李长民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系 
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造像出现了大批高不盈尺的带四方床座的制金属小佛造像.小型金铜佛像俗称"板凳佛"(此类造像多数都带有一个四足小床).这类小佛远从魏晋,再到隋唐,至宋而灭;佛教造像的形式特点几乎在小型鎏金像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魏早期金铜佛像的真赝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1年 第11期 69-70页
作者:金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所 
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建国,到534年分裂为东、西魏,历时仅一百五十年左右.这时正是印度的笈多王朝(320-600年左右)国力强盛、宗教繁荣之际.许多印度和中亚的僧人们循着丝调之路、或海路来中国传播佛教.佛教的传播是离不开佛像的,由于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传金铜佛像鉴赏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08年 第7期 112-117页
作者:林亚兴 
西藏佛教分为前弘期(10世纪之前)和后弘期(11世纪开始),藏传金铜佛像发现最早的是11世纪,至今未发现前弘期金铜佛像,16世纪以后藏传佛教造像流行起来。藏传佛教是西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其中的造像艺术受到印度、尼泊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市场精品投资指南 鎏命铜佛像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7期 108-113页
2013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中,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由广东藏家郑华星竞得。明永乐大佛是鎏金佛造像中的一个高峰,这件作品高54.5厘米,来自意大利私人藏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