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铜梁"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铜梁龙舞的前世今生
收藏 引用
《红岩春秋》2008年 第5期 89-92页
作者:杨山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国于2006年和2008年公布了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山”理论下铜梁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22年 第14期19卷 179-181页
作者:朱巧灵重庆对外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是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表现途径,更是实现现代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因此,本文通过对铜梁乡村旅游景观现状的分析,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铜梁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对铜梁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体系进行规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铜梁龙舞”的特色与价值
收藏 引用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 第4期12卷 93-95页
作者:宗和云重庆市铜梁县文化馆 铜梁龙灯艺术研究会 
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在这个星球上,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场所,都有龙舞,而在千姿百态的龙舞艺术中,最亮丽夺目的当数铜梁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灵的象征——铜梁龙舞与巴渝文化艺术精神传承
收藏 引用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年 第3期15卷 101-103页
作者:吕岱 王成伟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重庆电影集团 
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巴渝山水孕育出了质朴浓烈而又瑰丽多姿的文化艺术作品。集中体现古代巴人龙蛇崇拜和尚战精神的《巴渝舞》,可以看作是今天在重庆地区广泛流传的"龙舞"的最早的血脉起源。铜梁龙舞以其浓烈的个性、夸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承中华文明 尚美龙舞课堂——铜梁龙舞走进课堂实践探索
收藏 引用
《师资建设》2016年 第12期29卷 68-69页
作者:吴学元重庆市铜梁区龙都小学 
重庆市铜梁区被誉为“龙之乡”“龙之都”,龙都小学便位于此地。传承中华文明,炫舞龙乡风尚,龙都小学汲取龙舞“团结合作奋发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崇真尚美敢为人先”为追求,以“尚美点亮智慧人生”为办学理念,以艺术特色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新驱动下的文旅整合:铜梁铜丝画激发的乡村产业转型路径及效应评估
收藏 引用
《沈阳文旅》2024年 第10期 62-64页
作者:薛艳丽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日益融合,如何使传统文化产品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重要议题。本文聚焦于重庆市铜梁区小林镇,探讨了铜丝画艺术如何作为一种创新驱动因子,引领当地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实现文旅深度整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铜梁城市发展战略背景与动力初探
收藏 引用
《重庆建筑》2009年 第6期32卷 5-6页
作者:周云旭 赵芾重庆市铜梁县建委重庆402560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401147 
"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特别是都市圈的发展,是铜梁城市做大做强的客观背景;渝西地区三个地区中心城市恰好形成了环都市区的大城市带,而铜梁正处于这个大城市带的核心位置,发展大城市似乎是结构性必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龙舞(铜梁龙舞)
收藏 引用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1期34卷 F0003-F0003页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早在明朝铜梁龙舞就誉满川渝。铜梁龙舞是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尤以大蠕龙、火龙最具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充满魅力的龙乡——铜梁
收藏 引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 第5期 F0003-F0003页
铜梁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的故乡,享誉中外的铜梁龙舞艺术发祥地。铜梁止按照“314”总体部署的要求,深入解放思想,全面扩大开放,立足“现代经济强县、森林宜居、文化教育高地”三大定位,以大开放促大改革大发展,做大做强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往情深铸国防——铜梁县委书记史大平关心国防建设纪事
收藏 引用
《西南民兵》1999年 第7期 32-32页
作者:欧美长 杜广育 
他,没有当过兵却心中装着国防;他,不是将军却有战略家的眼光。他就是邱少云烈士故乡重庆铜梁县委书记史大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