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长恨歌传"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娇姿艳质化为土 此恨长在无消期——由杨玉环的形象看《长恨歌》的主题
收藏 引用
《昭通学院学报》1989年 第Z1期26卷 87-93,105页
作者:朱安义 
文学家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总有一定的寄托,通过人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甚至有时作者不仅是在塑造人物,同时也在塑造自己,以至作品中的人物有时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这种双向反映创造出来的形象,就是有机地融合了主客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恨歌》究竟表现什么
收藏 引用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3期9卷 54-57,64页
作者:杨尊白 邓韶玉 
千百年来,一曲《长恨歌》脍炙人口,读者叹为观止。然而,关于《长恨歌》的思想内涵及诗人的创作意绪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一种解释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今就思考所得,写出来就教于方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诗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沈阳大学学报》1990年 第1期2卷 53-57,50页
作者:戚振国 
作为语言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一种集中表现,是人对现实的审美感受的一种最集中最强烈的物化形态.在长期的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进程中,诗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如若丧失它固有的特征,那么,诗也就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有识见有功力的剧本——《杨玉环》剧本读后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1年 第1期 19-25页
作者:苗振亚安徽省散文家协会 
年过古稀的张亚非先生,以他对统题材的新思考和圆熟的艺术技巧,为黄梅戏舞台送来一朵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奇葩。这就是不久前面世的无场次黄梅调舞剧《杨玉环》。 我们知道,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民间说故事,通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吹杨花落谁家——黄梅戏《杨玉环》漫评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1年 第1期 32-35页
作者:余热 
张亚非同志以他生花之笔在“梨园”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硕果累累,誉满江淮。如今虽已年逾古稀,仍然壮心不已,笔耕不辍。经过多年艰辛创作的无场次黄梅戏《杨玉环》,最近被搬上舞台,并晋京参加中国第二届戏剧节演出,暮年盛事,可喜可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柳永与贺铸词用典比较
收藏 引用
《古籍研究》2006年 第1期 225-231页
作者:肖妍安徽大学中文系 
典故的使用即用典,又称"用事",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用典可以使作品更富于蕴藉,用简约的几个字表达丰富的内容。词作中大规模用典自宋代开始。宋代文人有"以学问为诗","以学问为词"的趋向,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