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陈三五娘"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梨园戏小梨园的市井文人价值取向──以《陈三五娘》《董生与李氏》为例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5期 99-106页
作者:黄文娟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 
如果深入细究小梨园经典剧目,会发现梨园戏的"才子佳人"模式有别于正统文人戏的样式,即并不表现为"士大夫文人"戏,而是呈现为"市井文人"式的独特文化取向,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逻辑。本文拟从这一个视角,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陈三五娘》研究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3期 118-121页
作者:宋妍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本文基于潮泉名剧《陈三五娘》戏文流变的事实,详细阐释在审美现代性视野的辐射下,该剧目的情节内容、精神气质和艺术表现在地方与中心、传统与现代这两对既相互冲突又相互渗透的概念中的独特表现,并揭示这种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三五娘弦管曲《绣成孤鸾》源流史探——从曲文、曲词衍化论起
收藏 引用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 第6期42卷 103-112页
作者:张光宇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弦管曲《绣成孤鸾》是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剧目中的一首经典名曲,曲牌为[望吾乡],管门为倍思品管(F调)。该曲从明代嘉靖《荔镜记》本到清代顺治、道光、光绪的《荔枝记》本,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梨园老艺人蔡尤本口述的《陈三》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三五娘明清戏曲刊本的脚色演变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9年 第10期 24-28页
作者:郑小雅泉州师范学院 
陈三五娘”是一个广泛流传于闽台粤及海外闽南语区域的爱情故事,现今能看到的有关陈三五娘故事的最早文献资料是戏曲刊本.从嘉靖本(1566)、万历本(1581)再到顺治本(1651)、道光本(1831)、光绪本(1884),乃至后来的蔡尤本等口述本(195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味失落已久的东方神韵——评《“陈三五娘”故事的传播研究》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8年 第11期 43-44页
作者:李莉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陈三五娘”故事是数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闽台、潮汕、东南亚等地区的一段传奇爱情故事,讲述了泉州书生陈三于潮州邂逅佳人黄五,为实现美好爱情,五投荔示情,陈三破镜卖身,两人几经曲折相依相随的经历。这段“荔镜情缘”已熏陶了几十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潮剧丑角艺术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2期14卷 36-40页
作者:方展荣广东潮剧院 
丑角,是一个惹人喜爱的舞台滑稽艺术形象。潮剧丑角,饱和着潮汕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格的鲜明艺术形象。潮丑,是潮剧的戏魂。对于潮剧丑角艺术,我从入门到热爱、精益求精献爱心,直至对于潮剧艺术的观察体味、实践到理论作一番研究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荷露尖角“水仙”溢清香——第四届“水仙花”戏剧新秀(新苗)奖赛述略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1994年 第3期 18-20页
作者:雪翔 
福建素有“戏剧省”的美誉,但戏剧界的有心人都知道,这主要是指福建省历年来在全国冒出过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尤其是戏剧文学创作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若论起二度创作来,福建人气就不粗了,若再论起表.演艺术人才来,福建人便只剩下惭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邵江海艺术特色及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7年 第9期 56-57页
作者:林志杰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 
邵江海是海峡两岸敬仰的歌仔戏艺术大师,他一生对歌仔戏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涵了文学剧本的创作、歌仔戏音乐的创作和民间歌仔的创作等。更是开启了歌仔戏从幕表戏到剧本文学的崭新篇章,创编了一定数量的歌仔戏定型剧本,为歌仔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砌末艺术的舞台实践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0年 第3期 39-40页
作者:宋尧 
砌末,古代戏曲术语。用现时的话来解释,就是戏曲舞台上用的道具。演员出场时手里拿的、用的以及与表演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诸如:文房四宝、手帕纸扇、包裹褡裢、金锭银课、牙笏云帚、云牌水旗、一桌二椅等等戏曲用的大小道具,皆为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音乐改革的回顾及反思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3年 第1期 30-33,17页
作者:邱永和 黄伟瑜 
川剧有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从戏曲音乐分类的一般常规——声腔分类、或结构分类的角度看,川剧的这五种声腔囊括包容了中国戏曲音乐的各种体裁、样式和几乎全部结构形态,形成多声腔、多曲牌、多样式、历史深厚、“川味”浓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