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隐逸"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谈吴镇《嘉禾八景图》题记中的文人情操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年 第8期 88-92页
作者:贾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 
吴镇是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吴镇的绘画作品映射着其内心的情感与修为的外化,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思想情操。他的《嘉禾八景图》是为给在山师重建幽澜泉亭劝缘募捐而作,吴镇借鉴宋迪的《潇湘八景图》,参阅图经,揽采嘉兴八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渊明隐逸思想文化推广设计
收藏 引用
《收藏与投资》2017年 第9期8卷 50-50页
作者:周任妩茜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410006 
当代社会,激增的物质诱惑和精神诱惑状态下,都市人开始出现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陶渊明历经千年不朽的隐逸思想值得在当代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加以推广和宣扬,古代知识人的隐逸未必是逃避,有时候倒是一种担当和坚守.本作品旨在用设计的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徵明茶画艺术探析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17年 第1期39卷 356-357页
作者:许艳艳河北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茶文化在明代属于独特的时代。文徵明作为茶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开拓了明代的茶文化和茶文明。文徵明的茶画淡雅自然、超凡脱俗、平和冲淡,代表着整个明代茶画的艺术审美和情趣风貌。本文通过分析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品茶图》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悟“隐逸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 第16期 47-47页
作者:周游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隐逸并不是逃避,也不一定要远离世事人烟,而是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隐逸其实是人的一种心境,一种对人生的参透和升华。对于艺术大师来说,他们最能感受到隐逸对他们艺术修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隐逸与物欲——传统山水画造境的矛盾心态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0年 第7期 226-226页
作者:王少斌广东商学院艺术学院 
从中国传统哲学与山水画构成的关系来看,山水画的造境,如“澄怀味象”、“以物观德”、“明心见性”的审美情怀涉及道家、儒家、禅宗的思想。山水画概念中的“山水”包含着人对自然环境的物理性最为朴素的认知,但更为重要的是“山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遗民画家的“遗”与“逸”之辨析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47卷 161-166页
作者:付阳华 王云仙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明遗民画家处于明清两朝易代之际,由于对政治抱疏离态度,多数人追求隐逸的生活。但他们的"隐逸"建立在"遗民"的政治身份之上,被动"遗"世的命运和主动"逸"世的选择产生出态度、行为以及作画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艺术表现
收藏 引用
《作家》2010年 第18期 213-214页
作者:谭平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 
西方风景画,是为了自然美而把风景忠实再现,或为了形式美而把风景变形与抽象。在认为艺术是模仿现实世界的观念中,产生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主义等诸多画派,其中写实成为西方风景画的主流。而中国山水画,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孟郊的诗歌创作与道家精神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3期31卷 167-171页
作者:马奔腾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北京市100091 
孟郊诗歌内容特色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与中唐时代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其诗歌中隐逸的情绪、清远的神韵、趋于冷峻的色调以及追求奇险怪的倾向和浪漫的审美追求,都得益于道家精神的浸染,而这一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道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探文人画坛之隐逸情怀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 第7期 16-16页
作者:陶辰菲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隐逸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态度的形象表现,是一种物化了的意识形态,伴随着时代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对隐逸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隐逸所表达的意蕴,无论是对于古代社会还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游仙与逍遥——黄公望的游仙山水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1年 第A2期27卷 193-194,198页
作者:王宗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黄公望是文人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他的山水画中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飘渺的仙气,这与他游仙访道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黄公望的游仙访道超越了对个体生命长生意义的追求,成为一种精神自由层面上的追寻,这促成了他游仙山水独特的文化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