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雅俗"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变文、话本与中唐诗歌的雅俗之变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14年 第2期 173-183页
作者:罗筱玉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中唐诗为"古今一大变",这"大变"中最重要的变化莫过于中唐诗歌成为雅俗之间互渗与转化的关键。这一诗史流变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始于中唐诸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因唐代尤其是中唐的转变、说话艺术极为繁盛,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接受视野中的雅俗艺术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 第4期 127-130页
作者:王晋中安徽财经大学中文系 
艺术的雅俗,在现实中是较易区分的.一旦作为话题,就很难谈得通透.因为在现实中,我们仅凭感受,并不深究.而在话题中,往往要寻找缘由,比较异同,发现价值,分辨高下.这就不仅有关雅俗,同时牵涉到艺术的许多问题.这许多问题中的每一个,都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雅好古,清浊交错——《骨董十三说》等所见董其昌之雅俗与真赝观念
收藏 引用
《装饰》2016年 第1期 22-27页
作者:蔡清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具体分析董其昌其人其文对于雅与俗的观念认知,及其对晚明作伪风气的立场态度。主要从三方面阐述:一、博雅:好古重道,度越世俗;二、激浊扬清:绝去甜俗,于简淡中得风致;三、真赝乎:倩人代笔以酬应,心知其伪而不辨。尝试揭示和还原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传播中的雅俗文化互动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3年 第8期 104-107页
作者:杜丽萍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01601 
与传统的诗词作品相比,戏曲更鲜明地体现出雅俗文化互动的特质。戏曲起源于民间,并长期保持着民间发展的状态,进程缓慢,形式简单。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精英地位的失落,他们开始涉足戏曲领域,施展才华,促进了戏曲艺术的成熟,推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在雅俗之间——民间艺术的生态之美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0年 第5期 98-100页
作者:韩雅怡 于安祥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雅俗纷争日渐凸显,民间艺术的生存定位关系到其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不论社会如何发展进步,民间艺术必须生存在民间和世俗之中,必须继承民俗文化的精髓,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开启智慧、寻找创作元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雅言》与晚明书法美学之雅俗精神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7年 第4期 114-117,113页
作者:谭玉龙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明代中期兴起的阳明心学,将“天理”拉回到人心,认为人的道德实践不应由超验的天理进行强制性的推行而应出于人的内在自觉,因此,“心”与“理”相结合的“良知”被提出来了。《明史·儒林传》日:“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前五种文化雅俗观评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 第12期 64-68页
作者:张九海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当前社会大众和学界有五种文化雅俗观值得讨论:文化多元和个人自由论;大众需求论;相对主义诡辩论;主体感受论;艺术无雅俗论。对文化雅俗观的讨论,有利于明晰文化雅俗的标准,使青年自觉追求高雅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兼收中外 并蓄雅俗——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选择的若干思考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 第4期 112-113页
作者:龚文莉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一直以来,音乐鉴赏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相应的统一的教材。当然,对于音乐鉴赏教学是否需要有整齐划一的教材,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就笔者近十年的教学经验和了解,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少有真正适合通识教育的教材,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古典戏曲审美的雅俗交集与嬗变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2期20卷 156-161页
作者:王福雅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古典戏曲审美文化中同时交织着雅致正统的审美品格和插科打诨、通俗朴拙的市民趣味。戏曲在艺术表达上的雅与俗主要体现为"案头之戏"的典雅、文雅、古雅、温雅与浅俗、俚俗以及唱念做打等表演技艺上的优雅与通俗。从昆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下里巴人的审美诉求——雅俗分流格局下宋代市民音乐的审美转向及其时代意义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09年 第10期 63-67页
作者:黄敏学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