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雅化"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初北碑接受过程中的“雅化”转向——以赵熙为例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4年 第1期 131-134页
作者:刘虎林四川师范大学美术书法学院 
清代碑学的理论建构极大拓展了书法的经典范畴,以往被称为“穷乡儿女造像”的民间书法材料逐渐进入书学视野,北碑成为继篆隶书体之后清末民国书法创新与审美表现的重要领域。在碑学内在尚新求变与自我反思精神的指引下,清末民初的北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间音乐中的俗关系及其“雅化”问题
收藏 引用
《音乐生活》2024年 第4期 12-16页
作者:韩璐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与“俗”(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范畴和审美范畴。著名音乐美学家蔡仲德先生在其所著《中国音乐美学史》一书的绪论中指出:“中国音乐美学史始终在讨论情与德(礼)的关系、声与度的关系、悲与美的关系、乐与政的关系、古与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稼轩词对话艺术
收藏 引用
《汉字文2024年 第3期 61-63页
作者:周思嘉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9 
作为“词中之龙”,辛弃疾笔力雄浑,风格多样,以其独特的领悟力和开创性熔铸诗文而成词。本文旨在就辛弃疾的一类词作——对话体词展开研究,从“与俗”的角度,具体分析稼轩词的对话艺术。其中,稼轩的部分对话体词在抒情、言志、气格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维崧的词学思想与词体艺术品格的开拓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3期26卷 101-109页
作者:王毅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陈维崧是清初少有的词体创作和词学理论兼擅的杰出文学家。陈维崧的词学思想是其词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生生不息的创作力的源泉。陈维崧打破了传统以词体比附诗体的尊体策略,提出“为经为史”的词学主张;在创作论方面,强调寄托的技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雅化政策的教训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1990年 第1期 58-59页
作者:江岩 
贯穿于数千年艺术管理全过程的俗之争,其教训是应该永记不忘的。艺术的雅化也是错误的管理政策所导致的恶果。我们切不能重蹈复辙。在原始社会中,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艺术之树是长青的。进入奴隶社会,才出现专为宫廷服务的乐舞,至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民间艺术“雅化”转向及其文逻辑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2018年 第10期 26-33页
作者:张娜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210095 
民间艺术是在农耕社会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俗"艺术,随着生存土壤的消失,逐渐变成"遗产"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目前关于民间艺术保护的途径都存在一定缺陷,难以真正保证其传承发展。为激活其生命力,许多民间艺人纷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语新诗的“雅化”及其前景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 第2期 159-166页
作者:张中宇澳门大学中文系 
从古代汉诗的发展路径来看,一种样式能不能最终达到高峰水平,取决于能否走出初创时期的相对粗糙,逐步实现自身"升级"。诗歌不管涉及何种题材,往往都不停留于原生状态或世俗水平的逼真表现,从内涵到形式都是最为倾向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雅化和官语视野下的魏良辅声腔改革——兼与顾聆森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1期25卷 158-168,70页
作者:戴和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北京100029 
昆曲在其早期发展和由地方声腔走向全国性剧种的过程中,不仅经历了雅化的过程,而且,经历了由方言向官话转的官语过程,魏良辅的声腔改革只是雅化和官语的一部分。昆山腔是昆曲发展的母体,其雅化和官语并不排斥当地方言。魏良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雅化与俗:明代文人画题材与审美取向的演变——以仇英款《西厢记》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1年 第5期 177-181页
作者:苗颖 郭晓光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物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社会文、艺术与生活既定轨迹的?本文试图从一个明代的艺术案例去探究这一宏大的话题。透过明代工商阶层与下层民众因富而求、上层文人士大夫因势而迎俗的演变过程,考察明代文之商业、世俗的具体路径。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艺创作应引导当代人文修养走向雅化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 第5期 105-107页
作者:徐利明南京艺术学院留学生院江苏南京210013 
本文是作者对当前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对现时期艺术创作存在的低俗想象进行分析和批评,提出应引导当代人文修养走向雅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