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雅正"
41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温和雅正—中国传统植物染色彩审美探析
收藏 引用
《时尚设计与工程》2022年 第2期 44-47页
作者:韩小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关于中国传统植物染色彩方面的研究比较多集中于技术层面,对植物染色彩审美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文献多认为中国传统色彩审美观倾向于鲜艳、明丽。在建筑、陶瓷、金属等工艺门类中的确有这样审美倾向的作品,但是中国传统植物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平雅正”如何绘就 专访《清平乐》美术指导
收藏 引用
《广电时评》2020年 第9期 60-63页
作者:佘博睿不详 
从典雅、质朴的宋瓷出发,本着"用局部看整体"的思路,王竞和团队为《清平乐》定下了"清平雅正"的视觉基调。作为美术团队,他们始终秉持一种"退后"的设计:服务剧情但不去抢镜。《我是余欢水》《小欢喜》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雅正 韵本文心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2年 第1期 59-59页
作者:李彤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作为朋友.我十分欣赏东树兄谦和、儒雅的文人气质,作为同道.我则十分欣赏他的书法,他书法作品中充盈着书卷气的那种淡雅。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书如其人”的古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清诗总集溯源《诗经》的编纂理念及经典化意图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2022年 第7期 149-156页
作者:史哲文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51 
清诗总集从尊崇诗教观念、效仿采诗行为、认同删诗方法等方面,反复追索《诗经》传统并将其作为取法的范本,成为一种普遍而典型的文学现象。清诗总集上溯《诗经》的编纂理念,与清代诗经学的“雅正”审美价值取向有重要关系。清人否定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凝情取象,惟雅则同”:王维诗艺观及其创作的会通化成
收藏 引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6期26卷 191-198页
作者:孙敏强 谢文惠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王维提出“凝情取象,惟雅则同”的审美理念,不仅代表了其书画观点,也代表了其诗歌主张,是其诗艺观和画艺观合一的体现。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其书画、诗歌的创作和风格也呈现雅合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取象思维影响下的画像与诗歌意象之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毛友、毛幵父子诗作及其特色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5期41卷 116-120页
作者:张福清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521041 
毛友和毛幵是宋代有名的父子作家,有关他们的籍贯、毛友的初名等问题,《全宋诗》小传有误或未书。毛友与当时著名词人贺铸、陈克、程俱等友善,毛幵与杨万里、陆游、韩元吉、朱熹、尤袤等亦有交往。毛友的诗具有明显的讽谕意味和归隐情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奇为美——试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奇美价值取向
收藏 引用
《南方论刊》2012年 第12期 95-97页
作者:王正刚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中国古代艺术中有一种别于正统"雅正"文学观的以奇为美的艺术价值取向,其本质在于还原生命的真实面目,从人的生存意义维度来探讨艺术价值,其历史演变和理论渊源无不对以"雅正"为主旨,标榜艺术价值在于"载道&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荀派花旦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02年 第5期 32-34页
作者:朱林 
荀派艺术,乃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始创,以柔婉妩媚为其主要特征,而与梅派的雍容雅正、程派的哀婉缠绵、尚派的刚健婀娜,交相辉映、各放光彩。曾有人以一年中的四季来比喻四大流派的不同风格:梅象华南的冬天,虽稍寒而岭梅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盛唐儒家美学范畴之检省
收藏 引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第5期18卷 1-5页
作者:王耘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初、盛唐儒家美学范畴群落是初、盛唐儒家美学范畴总体中最为重要的支系。雅正是以拥护意识形态权威为原则的艺术创作之垂范风格 ,力图用华丽的文体来颂美开国气象 ,四杰恪守儒家传统诗教观念 ,继续以陈腐的话语方式诠释雅正的艺术乌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西出土南宋墓志之书风及其时代价值
收藏 引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 第4期41卷 80-87页
作者:王德荣 侯西旺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江西出土的众多南宋墓志,为了解南宋时期书家风格变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宋代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就江西出土南宋墓志书法而言,大体涉及了篆、隶、楷、行等书体,因受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