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雅正"
41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黄牧甫金文入印之检讨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 第2期 92-103页
作者:查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清末印人黄牧甫在以宗汉为主要风气的时代中刻制了大量金文入印的印作,开拓了印章创作的新天地。此类印作以求异为特征,大多以金文拓片文字原形入印,在印作中对于笔画弧曲度的把握常出现失当的情况,并且存在篆法不纯、字法审美倾向不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薛海兵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2022年 第51期 3-3,F0004页
做温和美好的教育,教格调雅正的语文。--薛海兵他在30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实用与审美培育相融合的语文教学之路--格调语文。格调语文的主要美学特征是雅正,具体体现在“纯正、典雅、中和”三方面。“纯正”即正确性,依靠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与象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3年 第23期 118-119页
作者:鹿芸薇中国艺术研究院 
四时往复,花木荣枯。我们称其为自然之象,这是天地的造化。而梅、兰、竹、菊又被历代文人名之"四君子"。又说牡丹富贵,荷花清雅。那这是人的"造化"吗?还是人能知天呢?是人们赋予了这些花木的情态呢,还是它们自具风姿而感人心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南涧词的中和之美
收藏 引用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30卷 5-8页
作者:孙婷婷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00 
南涧词在风格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中和之美:思想内容上,借助酒和仙消解悲苦低沉之情感;艺术特征上,"深沉与轻倩相融","悲愤与悠闲相融";韩元吉的美学追求是"和心而近古",遵从儒家诗教传统,同时暗合张炎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朴还真的绘画之道--评《张建荣黑白插画作品集》
收藏 引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4期 61-65页
作者:王海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画家张建荣近作《张建荣黑白插画作品集》,向读者敞开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场域。他的画集与这样独特的场域融合一体,向世人昭示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境遇。他自觉地放弃对技法与色彩的追求,回归黑白色与线条的简朴之道。通观其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孔子文艺美学观与其政治和生活美学观之比较
收藏 引用
《宜春学院学报》2021年 第1期43卷 1-7页
作者:万志全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河池546300 
在文艺美学观上,孔子倡导诗乐舞等文学艺术应肩负起移风易俗之重要使命,其风格可谓雅正中透着严肃(彰显阳刚之气);而其政治美学观则倡导仁德礼治,其风格可谓雅正中透着温情(刚中带柔);其生活美学观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循礼修德,其风格可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唐太宗对宫体诗的改造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2006年 第1期22卷 18-22页
作者:李寅生 褚为强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宫体诗风行梁、陈、隋三代,至唐贞观时,唐太宗依据儒家政教文学观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变其轻艳柔媚为雅正典丽,以使其更好地为新朝服务。他认为儒学才是经邦治国之至道,是创业守成、作训垂范的思想支柱。儒家“诗言志”的思想必然取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曹贞吉的词风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 41-44页
作者:葛恒刚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曹贞吉在清初词坛,既不属于宗奉苏辛词风的阳羡派,又不属于标举纯雅的浙西派,也不属于独抒性灵的饮水词派。但其《珂雪词》却是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唯一词集。《珂雪词》为何独得四库馆臣的青睐?本文从曹贞吉的词学追求、《珂雪词》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流”考辨
收藏 引用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年 第2期 191-217页
作者:冯坚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风流"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地丰富,我们可以以之为中心,建立一个阐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理论。其核心内涵是"外在的影响",这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群体与个人的关系。"风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唐汝谔《古诗解》解诗之特色
收藏 引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 第6期37卷 120-124页
作者:刘伟利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明末唐汝谔的《古诗解》以串讲方式注解古诗,注重对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阐发,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它首先推崇儒家雅正诗学精神,以风格雅正、得讽喻之旨的标准衡量诗歌的优劣;其次以寻言观意、知人论世等手法解读诗歌言外之致;最后以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