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雨洪"
7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雨洪高效安全利用的梯形迷宫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 第12期34卷 84-91页
作者:张丰丽 王正中 赵延风 石娇 王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在来水规模、坝顶高程、堰宽不变且确保水库防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利用迷宫堰抬高正常蓄水位,可增大蓄能力,提高枢纽蓄发电效益。在对迷宫堰的泄流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水位不变,采用非线性规划法研究堰高与侧墙夹角的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市雨洪管理实践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2016年 第16期36卷 4919-4920页
作者:王绍增 象伟宁 彭震伟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夏洛特28223 
近年来,以"生态智慧引导下的生态实践"为核心议题的讨论在国内外学界和业界频频出台,反映了在现代性和技术文明大当其道并凸显弊端的当下,学者、实践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摆脱人类发展困境、寻求生态和谐的渴求和探索。同济大学建筑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2年 第10期 62-67页
作者:俞孔坚 宋本明 龙翔 韩晓烨 李宏丽 张文娟 孟繁鑫 孟祥芸 李果 张莉 官苗苗 徐波 袁文宇 何冲 陈枫 凌宏 黄锦宜 曹阳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与水涝共生——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2年 第10期 68-69页
作者: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100811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0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强暴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城市水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在中国,由于不断扩大的城市建设区,而且多数城市都处在季风气候中,70%~80%的年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每年2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应对雨洪风险的城市老旧小区景观评估与设计
收藏 引用
《文化产业》2023年 第32期 160-162页
作者:聂蕊 张涵松 倪丽丽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城市老旧小区的雨洪风险突出,现分析城市老旧小区现有景观应对雨洪风险存在的问题,总结城市老旧小区景观评估方法,并从设计层面和管理层面探讨景观的优化策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情景模拟的城市雨洪联合调度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年 第8期 76-81页
作者:唐明 许文斌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南昌330099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市政工程分院南昌330038 
以南昌市青山湖排涝片为研究区域;设置不同重现期的降量、不同的最低调蓄区控制水位等雨洪情景,并应用MIKE软件模拟不同雨洪情景下的排涝进程;通过对泵站开机负荷、主要控制断面水位、流量等统计参数的对比,分析不同雨洪情景对市政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与水涝共生: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13年 第1期 155-161页
作者: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1引言:涝困扰当代城市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强暴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城市水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在中国,由于不断扩大的城市建设区,而且多数城市都处在季风气候中,70%~80%的年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在一些极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绿色海绵营造水适应城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收藏 引用
《园林》2015年 第1期32卷 20-24页
作者:俞孔坚土人设计Turenscape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现在的城市并不是水适应的,并且地表水的泛滥造成了严重的水涝问题,景观设计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雨洪公园可被连接并整合到不同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中,作为绿色海绵来净化和储存城市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镇雨洪控制利用与水景观设计
收藏 引用
《建设科技》2009年 第23期 58-60页
作者:车伍 马震 李俊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起因城镇水景观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城市水环境的规划设计,而雨洪控制利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水作为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城市水景观环境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我国的城市规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内大型公共建筑第一个雨洪综合利用工程——国家体育场:留住
收藏 引用
《建设科技》2008年 第19期 24-25页
北京奥运场馆将节约用水理念融入到每一处细节设计之中。国家体育场"鸟巢"是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第一个雨洪综合利用工程,也是世界上建筑雨洪利用系统处理标准最高的设施。整个鸟巢雨洪回用工程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节能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