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霾"
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光谱特性分析与卫星遥感识别算法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 第12期36卷 3817-3824页
作者:葛巍 陈良富 司一丹 葛强 范萌 李莘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灰污染事件和常态性的高细颗粒物浓度(PM2.5),已经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卫星遥感能够对大气污染进行快速准确地监测。然而在大气遥感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NASA/MODIS),其云监测和暗像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徽省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 第12期23卷 1762-1766页
作者:刘晓蓓 金素文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安徽合肥230031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统计出历年各站发生日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历年日数变化趋势、EOF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近40 a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日数存在显著的增多趋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行动 雾塔悄然抵京
收藏 引用
《绿色中国》2016年 第19期 72-73页
作者:张志国 
9月25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今秋首个黄色预警.与此同时,由荷兰艺术家和设计师丹·罗斯加德设计的雾净化塔也悄然抵京.目前,雾净化塔正在北京798艺术区内进行调试和测试.调试和测试完毕后,雾净化塔将在北京向公众正式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桂林天气变化趋势及天气特征
收藏 引用
《气象科技》2015年 第5期43卷 905-910页
作者:白先达 谭宇 王存真 张雅昕广西桂林市气象局桂林541001 
为研究桂林市的演变和天气学特征,利用市区及周边4个站近50年的观测资料,用相对湿度和能见度对报表中日记录进行校对,客观确定日;通过对造成的生成、维持及消散的基本天气形势分析,研究的天气学特征,为的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面“”伏下的大数据预言
收藏 引用
《数字商业时代》2013年 第12期 34-35页
作者:白鹤 
大数据时代下的气象服务是什么黼在看得见的未来,融入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等多维度数据,能够让人们知道下一刻哪里可能会发生什么,比如这阵风是否会吹翻门口的广告牌,前面一个高速路口是不是在下雨堵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京市灰天气的长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原因探讨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2016年 第2期39卷 232-242页
作者:吴丹 于亚鑫 夏俊荣 龚宇麟 刘刚 李凤英 杨孟 曹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以南京市1954—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南京市灰天的长时间变化规律并从气候角度探讨其变化原因。南京市的日数近60 a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40 d/a已增加至21世纪的230 d/a左右,气象行业标准界定的日与人工观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能BIPV,驱创收的“黄金甲”
收藏 引用
《世界建筑》2015年 第8期 136-136,F0003页
蓝天不是常态,呼吸不再畅快。日益严重的雾。让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究竟怎样才能驱走雾.留住蓝天?BIPV(即薄膜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作为其中一种解决方案,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作为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制造商,汉能通过B...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Mixly开源项目设计15:迹彩蛋
收藏 引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 第11期 60-62页
作者:贺凯强 吴俊杰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景山学校 
是目前困扰我国的环境难题,这个难题同样在洛杉矶、伦敦等城市发生过。2016年冬天,雾侵袭了大半个中国,京津冀地区尤甚。在阴郁的层笼罩下,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不明原因的咳嗽、莫名的心理压力使得大家的生活幸福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神器”的科技逆袭
收藏 引用
《大众科学》2016年 第3期 57-59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生态路灯、净化空气的摩天轮、自动发酵肥料的垃圾箱等城市智能抗设施设计,也许可以助力未来智能城市,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得到改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能“跑偏”
收藏 引用
《能源评论》2014年 第4期 56-59页
作者:王凡 李俊峰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 
大气雾污染的主要来源是PM2.5,氮氧化物是产生PM2.5的罪魁祸首,目前大规模进行的“煤改气”没有解决氮氧化物问题,根治雾离不开清洁煤技术。持续了“一生一世”(1314)的雾,在吞噬环境发展的空间,在消耗人们的耐心,也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