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青春版《牡丹亭》"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竹笛在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艺术地位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09年 第2期 124-124页
作者:邹建梁 
昆曲被誉百戏之祖,汤显祖的《牡丹亭》更是昆曲中的精品。由苏州昆剧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无论是在音乐、服装、舞台、灯光……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迎合了当代的审美要求。特别是音乐方面,在作曲家进行全新的配器编排以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勘昆曲《牡丹亭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7年 第7期 30-31页
作者:王臻青 
一个华丽的转身,昆曲已重返当代生活。而《牡丹亭》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自从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相遇后,便化作优雅飞歌袅袅不绝。笔者近来连续欣赏到三部风格各异的昆曲《牡丹亭》,其中,青春版《牡丹亭》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牡丹展妙姿——评《牡丹亭》的舞蹈文化现象
收藏 引用
《舞蹈》2008年 第7期 30-32页
作者:夏帆 叶进 
当传统文化复归并与现代技法激烈碰撞之时,我们为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所思忖:2004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在中国大地引起热烈反响,"一曲游园惊梦,再次感天动地"。青春版《牡丹亭》让普通大众接受了一次中国古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传统艺术复兴的三个基本问题
收藏 引用
《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 第1期 86-89页
作者:吕璐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成为全民族、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载体与深刻的内涵。其中,中华传统艺术是最能体现东方美学,最能表现中华民族个性、心理、情感、气质与魅力的文化内容。本研究聚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汪世瑜导演生涯述论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3年 第1期 58-62页
作者:陈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当代昆曲小生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汪世瑜以《牡丹亭·拾画叫画》《玉簪记·琴挑》《西园记》驰名,有“巾生魁首”之称。自2003年起,应白先勇之邀,汪世瑜担任青春版《牡丹亭》总导演和艺术指导。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 第3期37卷 37-43页
作者:丁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 
白先勇在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玉簪记》的创作实践中提出了"昆曲新美学"的概念,其目标是"让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接轨",核心是"古典为体,现代为用"。"昆曲新美学"主导下的几部作品,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新接上传统的慧命——说不尽的《牡丹亭》及其他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07年 第11期 4-12页
作者:宁宗一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 
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际上获得了盛誉,于是很多评论都试图解读这种成功背后的含义。我的这篇不成熟的小文.就是为了参与这种解读活动而撰写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7年 第11期 53-54页
作者:白先勇 张静(整理)不详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昆曲和《牡丹亭》如何面对世界,它的可能性和遭遇到的一些困难,我有一些建议。为青春版《牡丹亭》,我准备了一年,到苏州大概有12趟。从2003年4月开始到2004年,大约磨了一整年。我们走了相当长的路,当时苏州昆剧院排练场,演员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移步不换形 新昆剧《玉簪记》的艺术性探讨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0年 第6期 30-31页
作者:王悦阳荆楚理工学院体育部 
青春版《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历经多个寒暑,走遍世界各地,其精致的艺术性、大胆的现代感与纯粹的昆曲味已得到世人认可。而看此次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的新《玉簪记》,则似乎还没有引起更为广泛的重视以及应有的较为准确的艺术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全本《牡丹亭》到全本《长生殿》 略论上海昆剧团的全本戏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8年 第2期 25-27页
作者:丁盛上海戏剧学院 
当代昆剧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古典名著的全本/多本搬演。这一创作热潮,始于上海昆剧团的全本《牡丹亭》(1998)与三本《牡丹亭》(1999),继而在新世纪蔚为大观,涌现出浙江昆剧团的两本《牡丹亭》(2000)、苏州昆剧院的三本《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