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非人格化"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析艾略特“非人格化”理论与袁可嘉的新诗学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2年 第5期 191-192页
作者:郭珺 肖丽华(指导)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慈溪315300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的理论传入中国,九叶诗派核心成员袁可嘉受到了艾略特诗学理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诗现代”理论。其“诗歌本体论”“有机综合论”以及“戏剧论”分别受艾略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人格化的光学:Yuki Onodera的艺术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04年 第3期3卷 84-87页
作者:TakaakiMorinaka MayA 
作为一位光线的唯物主义者.Yuki Onodera具有天赋的敏锐感受力。她对于以直接的手段表现事物存在的方法感到厌倦。她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重新找回事物的本质.或者揭示事物缺席的存在。Onodera一直以赤子之心唤醒我们同世界在每一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人格化”叙述中的道德倾向——浅析小说《人类面临的生活》的叙事策略
收藏 引用
《作家》2008年 第6期 60-61页
作者:郑宇乐山师院外语系 
《人类面临的生活》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艺术风格方面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作者在创作中巧妙地将艾略特提倡的"非人格化"叙事原则和20世纪盛行的"道德至上"理念结合起来,为现代小说叙事理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性的失落或非人格化——评罗布一格里耶小说《橡皮》
收藏 引用
《龙岩学院学报》1993年 第1期13卷 55-60页
作者:张佑周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文坛异彩纷呈,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众多流派在内的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公开宣告与十九世纪成就卓著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决裂,众多的作家心裁别出,争相创新,大胆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韦伯官僚等级制的非人格化特征及启示
收藏 引用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4期20卷 21-23页
作者:吴智鹏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北京100872 
韦伯的官僚等级制设计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在对传统官僚等级制的批判中提出的这种非人格化特征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同时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偏差。本文在肯定其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对其实践中的偏差提出救治的方案,从而揭示这种非人格化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乔依斯的流亡美学与自我流放的实践
收藏 引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2期11卷 25-30页
作者:李梦桃 
本文探讨了意识流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考察意识流小说的鼻祖詹姆斯·乔依斯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分析了乔依斯创作观形成的全过程及青年时代的乔依斯选择的自我流放,认为促使乔氏自我流放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实现其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的重新出场——现代手工文中的新手工艺术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97年 第3期 50-53页
作者:吕品田 
姑且称之的新手工艺术,系指那些由传统手工艺实用形态蜕变而出,既有手工文渊源又在本质上受惠于工业文的视觉艺术样式及其创作实践,为现代陶艺、漆艺、木艺、泥艺、纤维艺术和锻金艺术等.方兴未艾的新手工艺术,是一代手工文於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创造动力的人格特质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 80-86页
作者:施旭升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文艺系北京100024 
艺术创造动力作为主体的一种系统的功能结构 ,既是心理的 ,也是生理的 ,关乎艺术创造主体的整个身心 ,表现出艺术创造中所浸透的一种个性与人格的伟力 ;或者说艺术创造根本上就是一种主体人格动力的体现 ,它既有着主体的整合性与能动性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洛佩兹·加西亚的油画和素描
收藏 引用
《世界美术》1994年 第2期 20-25页
作者:诸迪 
洛佩兹·加西亚的油画和素描[西]弗朗西斯科·卡尔沃·塞拉雷诸迪编译在批评家眼里,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的艺术属于一支单独的旁系。他可能属于这样一群当代艺术家,他们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你无法用传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位女艺术“梦想家”的密语——林洁油画评述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4年 第4期 46-47页
作者:林公翔福建青年杂志社 <城市天下>杂志 
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福柯认为.在一个非人格化的陌生的都市空间里.人们的交往已经丧失了传统社会的地缘与血缘纽带。而按照一种新的规则进行。这种新规则,不再是寻找共同的历史根源感。而是取决于多元复杂的公共空间。人类从传统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