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非编码RNA"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反义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基因表达和多能干细胞分化
收藏 引用
《科学中国人》2016年 第5期 20-20页
清华大学医学院沈晓骅研究团队系统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顺式调控基因组上邻近基因的表达,以及它们在干细胞分化和发育中的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一干细胞》。该研究揭示出Incrnas顺式调控邻近蛋白编码基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转录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rna三维结构的测定: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新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4年 第4期54卷 637-650页
作者:李珊珊 安林凤 苏昭铭 张凯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合肥23002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4 
rna在人类生物学和疾病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绝大多数rna分子而言,复杂的高级结构是其发挥功能的先决条件.了解rna的三维结构对于研究非编码rna功能、致病机理以及开发靶向药物至关重要.然而,由于rna的固有灵活性,实验测定其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泌尿系肿瘤中m6A甲基化与非编码rna互作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年 第10期36卷 827-833页
作者:倪金良 谢金波 彭波(审校)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72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N6-甲基腺苷rna甲基化(N6-methyladenosine,m6A)是一种常见的rna修饰方式,相关研究表明m6A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之间相互作用在多种泌尿系统恶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观遗传信息的跨代传递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2016年 第32期61卷 3405-3412页
作者:徐鹏 于文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复旦大学代谢与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表观遗传是不依赖于DNA序列改变的染色质变化所引起的遗传现象.表观遗传学作为调控环境诱导的表型的机器,通过调控基因在时间和空间的特异性表达,将个体获得的性状传递给子代.表观遗传信息跨代传递的证据逐年涌现,亲代饮食、生活经历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rna及其衍生体: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1年 第11期28卷 1119-1128页
作者:赵启航(综述) 徐俊芳 王品(审阅)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 
rna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多种类型的rna及其衍生体,并应用于不同的生物学领域。研究证实,rna分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代谢和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肿瘤相关R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状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0年 第10期24卷 697-701页
作者:戴菲 青玉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南充637000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以共价键连接形成闭合环形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它广泛、较稳定地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可通过直接或充当微rna海绵等方式间接调节靶基因表达,在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病等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技导报》2013年 第19期31卷 66-74页
作者:康静婷 梁前进 梁辰 王鹏程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抗性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概述了表观遗传调节模式、表观遗传调节的效应、植物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等。在每种细胞中,都会发生一部分特异基因激活、另一部分基因抑制的现象,形成多种基因表达模式。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而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改变的现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观遗传图解
收藏 引用
《中学生物教学》2019年 第23期 F0003-F0003页
作者:林易凡 杨忠顺广东省深圳中学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艺术高中518000 
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变化而改变生物表型的机制,并且这种改变可以遗传给子代。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图1主要介绍其中的3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图1中显示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介导的调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研究解析施氏假单胞菌固氮生物膜形成的网络调控机制
收藏 引用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年 第21期 102-102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根际联合固氮菌——固氮菌农业科A1501固氮生物膜形成的网络调控机制。该研究采用足迹法、微量热涌动以及数字PCR等方法,证明Rpo N作为一个转录调节集线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