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面对自己"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心物交融与摹仿自然
收藏 引用
《创作与评论》1993年 第1期 15-18页
作者:潘泽宏 
现在流行一种观点:有些人把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所呈现出的不同艺术风貌,简单地归之于是“表现”与“再现”的差异。认为中国艺术是“表现”的艺术;西方艺术是“再现”的艺术。其实,这种概括是否符合事实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它既不符合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油画面临考验
收藏 引用
《美术》1993年 第3期 71-72,83页
作者:陈镇江 
能够与艺术接触的人,无论是艺术的创造者、欣赏者与拥有者,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只是属于少数人的事。当然,近代社会艺术的普及,可以由均富的普及所带动,而一个社会要有蓬勃的艺术市场,必定要有一批在财富与文化同时高度兼具的人群,才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文芳 每一个光阴都很美
收藏 引用
《时尚北京》2017年 第10期 44-46页
作者:刘玉方《时尚北京》编辑部 
吴文芳出生于中国福建省,11岁随家人移居香港,18岁赴加拿大升学,1979年学成归来,三年后加入香港智威汤逊(JWT)担任美术创作总监,并于1989年晋升执行创意总监,是当时首位华人出任国际4A广告公司的此类职务。任内协助JWT连续四年获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内生长,从认识自己开始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7年 第1期 140-141页
作者:苗鹏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回看自己与雕塑有关的生命,其实一直在努力做着一件事,即“向内生长,不断地认识自我”。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向内生长”是我的心灵坐标,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时回望那颗最初的内心,使自己不至迷失在广袤纷繁的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坦诚的面对自己——读散文《梦里拜访死亡之后》
收藏 引用
《三月风》1994年 第5期 46-46页
作者:何志云 
只要稍稍关注些文学的人都知道,这几年散文创作热了起来,似乎谁都可以去写散文,于是有的人就说,这原因在于散文文体散漫随意,无拘无束,实在是容易写。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公认的好散文确乎又并不太多。这么来看,散文实际上并不怎么好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类广播节目的主持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传媒》2014年 第24期 41-42页
作者:李婕婷宜春学院 
作为信息传媒产业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信息掌控者,主持人因其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处的"前台"位置,而成为大众传播活动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同时也体现出大众传播活动中人格化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节目的受众群体逐渐发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丹丹:玩摄影玩出个“摄影+”
收藏 引用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 第3期 54-55页
作者:曾祥伍 
李丹丹大学学的是摄影专业,作品曾入围国际摄影界的"奥斯卡奖"。大学毕业后,李丹丹创建了一家集摄影、创意、展览、阅读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生活体验大型工作室,用另一种更加开放的思维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这个90后女孩,用她的执着和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拾起心中的落叶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4期14卷 98-99页
作者:葛素云 
六岁时节,父亲病故,母亲拉扯我姊妹俩和一年迈的祖母,过了两年极为艰难的日子,母亲无奈,意欲改嫁了。一来她才二十几岁,二来生活确实难以维系。此时我已九岁,尚在小学读书,对母亲的心事似有察觉,看起来我较早地懂得了人生。因而决心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就业中体验多彩生活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才》2010年 第9X期 32-33页
作者:季洪斌 
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2004年12月,当我被确定转业时,面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我选择了自主择业,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诚是设计的全部
收藏 引用
《留学》2014年 第12期 38-43页
作者:徐若云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我对建筑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父亲,他是一位地道的建筑人。小时候,我常将家里的图板、丁字尺与针管笔当作玩具,父亲工作时我常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想也许这正是建筑作为一门"匠学"的动人之处:新的知识与旧的技能,在言传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