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革命"
683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穷人”的脸面、知识与革命——王实味论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8年 第1期 142-150页
作者:李丹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实味是以政治冤案留名于史的。1942年春,两篇不合时宜的杂文《野百合花》与《政治家·艺术家》把河南人王实味推到延安整风的风口浪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革命、政治和先锋派——论中国当代先锋主义文学思潮的转向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 第2期 85-90页
作者:姜玉琴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上海20083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先锋主义文学思潮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向,即用"革命性"、"政治性"来阐释文学的先锋性。这个转向值得注意,它不但关系到对先锋派文学的理解,也关系到对整个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之白华》:还原革命的“雅致”面孔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1年 第6期 48-49页
作者: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影片《秋之白华》被作为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影片首映,从而与当代大学生观众结下一段特殊的缘分。看完这部由苏小卫编剧、霍建起执导的影片,我的脑子里久久翻腾着影片开头映现的"秋之白华"印章和瞿秋白最后留下的话"此地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斋里的革命——论文学创作与图书“走出去”
收藏 引用
《出版广角》2011年 第4期 9-10页
作者:方八另 
作家的思想拥有全球意识,才可以创作出适合全球性阅读的作品。艺术界有句行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学也一样,民族的文学就是世界的文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工艺革命——造物视角下的3D打印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7年 第6期 51-55页
作者:陈聪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 
手工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与现实生活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手工艺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进行着自我变革。向上追溯,我们在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文化的革命——论印象派绘画对古典绘画创作与审美法则的突破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4年 第3期 116-118页
作者:苏燕苏州科技学院视觉与艺术学院 
一、从新古典主义到印象派19世纪,以新古典主义为主流的学院派占据着法国画坛,其中以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安格尔为代表,作为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崇拜者,遵循着绘画传统的古典美学法则,即绘画题材具有宏大与严肃的特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文学青年到革命作家——论胡也频与丁玲早期创作的相互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 第3期 63-78页
作者:刘盼佳 李广益重庆大学研究生400044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400044 
本文探讨了胡也频与丁玲从文学青年到革命作家的蜕变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对读二人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史料记载,从个人经历、艺术手法和生命体验等方面,考察了胡也频的创作与丁玲早期创作的相互影响;同时,对这一过程中二人在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国大业》与革命历史叙述的变迁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9年 第11期 37-40页
作者:徐勇北京大学中文系 
不论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还是2009年的建国大业,作为共和国的新中国这一象征符号始终是一以贯之的,而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作为民族国家的中国这一象征符号也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场技术对艺术的革命呼之欲出
收藏 引用
《中国广告》2017年 第7期 22-25页
作者:朱旭东宝库中国 
从小我们都觉得博物馆是个学习、涨知识的地方.在国外也是如此。它们中有许多都对孩子免费开放.还会有专人作详细讲解,卢浮宫里也可以临摹。这方面中国还是做得不够.很多博物馆我们小时候都没去过,家长也不会带我们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朝阳规划艺术馆:掀起3D立体产业划时代革命
收藏 引用
《中关村》2012年 第2期 106-107页
作者: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虽然3D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还仅仅是一种概念,但由此产生的3D立体产业发展将会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