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韵文"
60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诗词的吟唱
收藏 引用
《广西文史》2002年 第2期 58-60页
作者:萧德浩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诗词是一种声韵文学,诗词是和吟唱孪生的。在汉唐时,诗词是配音乐的,供人吟唱。吟唱艺术,是我国诗词园地中一枝奇葩。曾有人说:创作、评论、吟唱是振兴中华诗词的三只翅膀,惟有创作才能繁荣;惟有评论才能鉴别;惟有吟唱乃能传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史记》的史诗意义和艺术魅力探究
收藏 引用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年 第35期 8-9页
作者:王士增内蒙古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学院 
每当提起"史诗",人们总是感慨中国古代缺少民族史诗,没有可以媲美《荷马史诗》的巨作。史诗乃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要产物,是人们思维水平提升的必然产物,其可以反映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以及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既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韵辙属性新探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0年 第5期30卷 16-17页
作者:张红星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艺术文学系 
本文结合艺术教学的实践,综合适用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运用现代语音学方法,对古今韵文创作、欣赏、教学、研究所必需的手段——韵辙的物理属性和情感属性进行深入探索,力图发现其内在的对应关系和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莲花落”名义考
收藏 引用
《东方丛刊》2001年 第1期 91-98页
作者:刘宗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00875 
“莲花落”又称“莲花乐”、“莲花闹”,是曾经流传我国城乡的一种古老的讲唱艺术形式。《五灯会元》卷十九载:“俞道婆常随众参琅琊,一日闻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缘何得到洞庭湖。’忽大悟。”由此知莲花落至迟已见于宋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河西宝卷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1997年 第6期 86-89页
作者:伏俊连 
宝卷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讲唱艺术——宣卷(又叫念卷)的底本。宝卷是变文的嫡传,是从佛教的俗讲发展来的。当变文在宋初被皇家明令禁止之后,寺院里再也不能讲故事了,于是和尚们便在瓦子中寻找讲场。这时有所谓"说经"、&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昆剧专业古诗词教学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02年 第6期 58-58,41页
作者:蒋文铭 
跟现存的其他剧种相比,昆剧的诗化特点最为突出,也是现存所有剧种中与古诗词关系最为密切的剧种。昆剧剧本“诗化”的特征表现为韵文的比重很大,讲究音韵美;具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性是通过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比兴等手法得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韵辙属性新探
收藏 引用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年 第1期 46-49页
作者:张红星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诗词歌赋等所有韵文的韵脚都可以归入一定的韵辙。古人归纳出若干韵辙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押韵,取得和谐共鸣的演唱吟诵效果,以及这种对应关系产生的深层原因,前人尚无完整的论述。本文结合高等职业艺术教学的实践,通过对古今大量实例的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诗话”漫谈
收藏 引用
《写作》2011年 第7期10卷 40-42页
作者:郭坚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 
诗话有二义,其一是指品评诗人诗作或记载诗人议论、行事的著述,是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一种特有形式;其二是指我国说唱艺术的一种,其体制是韵散并用,韵文部分多为七言诗赞,如宋元年问刊印的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每节前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词”的名称与定义的重新审视与界说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2期20卷 40-45页
作者:刘尊明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后起的文学体裁,作为“一代文学”的典范形式,“词”和“宋词”的概念已在宋代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词学”和“词史”研究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它发生、发展、繁盛、衰落的演变历程。在这个漫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周锡(韦复)提出新的“二重证据法”
收藏 引用
《诗经研究丛刊》2004年 第2期 344-345页
香港大学中文系周锡(韦复)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发表《易经的语言形式与著作年代——兼论西周礼乐文化对中国韵文发展的影响》一文,因该刊排版及结语有误,他新近寄来繁体原本。该文认为,中国的韵文艺术自西周中、后期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