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背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相关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2000-02-01/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8例,男117例,女121例。其中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8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2例。干预:入院后,每天进行神经病学检查、加拿大脑卒中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检查,分别于入院后1,3及7d进行血清黏附分子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化检测特征。②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相关因素的检测。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4h、第3,7天时各项独立相关因素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后24h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白计胞计数犤(8.4±1.2)×109L-1犦、血糖含量犤(45.8±5.1)g/L犦、纤维蛋白原含量犤(64.6±5.1)g/L犦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犤(261.4±9.7)μg/L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犤(6.7±1.3)×109L-1,(36.2±5.5)g/L,(44.0±6.2)g/L,(223.1±8.4)
摘要:背景:心电图左心室肥厚(left ventficular hypertophy,LVH)是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强预测指标。然而,在抗高血压治疗期间心电图LVH程度变化的预测价值仍不清楚。目的:验证抗高血压治疗期间心电图LVH程度越轻,心血管并发症与死亡率越低,并与血压水平及其降低和治疗方式无关的假说。设计、设置及参试者:1995~2001年于9193例55至80岁(均值,67岁)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双盲、随机、平行组研究。心电图LVH用康奈尔电压一时间乘积或Sokolow—Lyon电压表示,患者均入选氯沙坦降低高血压终点事件干预研究(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LIFE)。干预:以氯沙坦或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方案,随访评估至少4年(均值,4.8年[SD,0.9])。主要结果测定: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复合终点与基线及随后1年或每年心电图LVH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096例(11.9%)发生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卒中。在控制治疗方式、基线Framingham危险记分、基线和治疗期间血压以及基线心电图LVH严重程度(康奈尔乘积或Sokolow—Lyon电压)的Cox回归模型中,康奈尔乘积和Sokolow—Lyon电压所示治疗中LVH严重程度较低者,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降低14%和17%(康奈尔乘积每降低1050mm×ms,[1-SD]:校正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0.92;P〈0.001;Sokolow—Lyon电压每降低10.5mm[1-SD]:HR,0.83;95%CI,0.78~0.88;P〈0.01)。在平行分析中,较低的康奈尔乘积和Sokolow—Lyon电压均与较低的心血管死亡(分别为HR,0.78;95%CI,0.73~0.83;P〈0.001和HR,0.80;95%CI,0.73~0.87;P〈0.001)、心肌梗死(HR,0.90;95%CI,0.82~0.98;P=0.01和HR,0.90;95%CI,0.81~1.00;P=0.04))和卒中(HR,0.90;95%CI,0.84~0.96;P=0.002;HR,0.81;95%CI,0.75~0.89;P〈0.001)独立相关。结论:抗高血压治疗期间,根据康奈尔乘积和Sokolow—Lyon电压判定的心电图LVH程度较轻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可能性较低相关,而且独立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及治疗方式。旨在改善或预防心电图LVH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 评估英国中学高级水平考试成绩和智力是否能预测医生的职业未来业绩。 设计20年后通过邮寄问卷随访进行前瞻性定群研究。 地点 伦敦的一所英国医学院。 参加者 2002年1月进行随访的511名医师,他们是在1975至1982年进入Westminister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生。 主要结局测量指标 在医院或全科医师中晋升不同职别所需要的时间;毕业后获得的资格,如执业医师资格(membership)/合作研究员职位(fellowship)、文凭、更高的学位;发表研究性文章的数量;进入医学院时与中学高级水平考试和智力测验结果(AH5)有关的压力和疲惫的评估;普通健康调查表;Maslach疲惫调查表;在随访时对职业满意度的调查表。 结果 47名(9%)医生已经不在医师注册簿上。他们的中学高级水平考试级别低于仍然在册的那些医生(P<0.001)。中学高级水平考试也可以预测大学生阶段的学习情况、注册后任住院医师职位的业绩以及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时间(Cox回归,P<0.001;b=0.376,SE=0.098,exp(b)=1.457)。智力测验不独立预测医生是否会脱离医师注册登记、职业结局或其他测量结果。中学高级水平考试不预测文凭或更高的学位资格、研究性出版物、压力或疲惫评估。然而,文凭、更高的学位及研究性出版物数量却与个性的衡量显著相关。 结论 在英国。
摘要:学习品质是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学习与发展的交叉部分,是那种可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对未来成长有预测作用的内容。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内容。挑战性正是这些学习品质的一个核心要素。比如,当儿童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是否敢于挑战、冒险,体现了好奇心与求知欲:
摘要:目的:探讨期刊审稿人的科研能力对创新效能感的影响,为期刊遴选优秀审稿人提供参考。方法:以《护理学报》为例,选取188名期刊审稿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及创新效能感量表,利用网络发放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期刊审稿人科研能力得分指标为79.47%,总分为(95.36±17.39)分;创新效能感得分指标为78.75%,总分为(31.50±5.11)分。期刊审稿人科研能力与创新效能感呈正相关(r=0.507,P<0.001)。问题发现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对创新效能感均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期刊审稿人的科研能力水平越高,其创新效能感越高。通过提升其问题发现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可提高其创新效能感,提高审稿水平,确保审稿质量,更好地为读者与作者服务。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