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基于铁路运行速度大幅度提升以及车辆轻量化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以CR400BF高速动车组车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体-构架-轮对全弹性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检测数据分析,研究高速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的频带分布特征及其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关系,以及适应400 km·h-1高速列车运行平稳性评估的数据处理准则、轨道长波不平顺检测截止波长的取值。结果表明:车体横向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20 Hz以内,时速400 km高速列车车体横向加速度低通滤波评价频率宜提高到20 Hz;车体垂向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30 Hz以内,时速400 km高速列车车体垂向加速度低通滤波评价频率宜提高到30 Hz;当运营速度达到400 km·h-1时,与车体加速度对应的轨道长波高低、轨向不平顺敏感波长分别为150和90 m,其中长波高低不平顺敏感波长已超出目前120 m检测截止波长,400 km·h-1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系统长波不平顺截止波长宜调整到150 m。
摘要:高性能的速度闭环控制是精密伺服控制系统的关键。针对速度换向时存在较大的换向误差的问题,提出了将自抗扰控制器用于精密伺服系统速度闭环的控制中。自抗扰控制器能对系统所受到的内扰和外扰进行实时估计,且不依赖于对象模型。本文基于控制对象的频域特性,设计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找到了对象参数b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并给出了其他参数的整定方法,为实验中参数调试提供了依据。最后,在带宽相同的情况下,将设计好的自抗扰控制器和常规的PI控制器分别用于速度闭环,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信号为0.5?和1.0?时,自抗扰控制器均能明显减小换向误差,提高系统跟踪精度。
摘要:针对带有膨胀环的航空液压管路,建立14-方程动力学模型,利用传递矩阵法对该方程进行求解.研究在膨胀环总长一定时,弯曲半径、折弯角度对管路频域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壁厚、内半径时,膨胀环固有频率与折弯角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膨胀环高度及长度对膨胀环固有频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膨胀环折弯角度与弯曲半径越小,管路的固有频率越高;固有频率随折弯角度的变化趋势不受壁厚的影响;内半径越小,折弯角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越小;固有频率与胀环高度具有线性关系,与膨胀环长度具有非线性关系,并且膨胀环长度越小,长度变化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越明显.
摘要:以国内在建世界最高220 m超大型冷却塔为对象,基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获得施工全过程冷却塔周围流场和风荷载时程,并将成塔风压分布结果与规范及实测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施工全过程塔筒平均与脉动风压根方差分布特性,系统对比研究了施工全过程风荷载频域特性,主要包括:典型测点风压功率谱特性、升/阻力系数功率谱、典型测点间环向相干性和升/阻力系数竖向相干性,并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给出随高度变化的典型测点功率谱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施工期与成塔的脉动风荷载能量均集中在低频区,其中塔筒中部脉动风荷载在低频区能量较其他位置弱,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脉动风荷载和层阻力系数功率谱密度函数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升力系数功率谱在塔筒中下部谱值较大而上部较小,测点脉动风荷载环向相干性以及升/阻力系数竖向相干性均逐渐减弱。主要结论可供此类大型冷却塔施工期设计风荷载取值参考。
摘要:针对舵机频域特性测试的要求,基于虚拟仪器技术,采用chirp信号扫频法,设计了一套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与显示回放于一体的虚拟频域特性测试系统。采用插入式采集卡(PC-DAQ)结构硬件平台,以LabVIEW为软件平台,所设计的系统具有测试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摘要:介绍了所设计自己编程的示波器照片图像处理系统 ,分析在闪光 - 1加速器上所做的工作腔体内内电磁脉冲 (IEMP)环境参数的实验研究中获得的实测波形的频率谱特性 ,比较了不同状态下IEMP对应的时域、频域特性变化 ,初步总结了 IEMP频谱特性的一般规律。最后 ,以理论分析为基础 ,从频率域研究的角度揭示 IEMP的本征属性及锁膜调相机制。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 ,评估业已采用的加固措施。
摘要:舵机装置在实际投入使用前需进行频域特性测试以获取其有效控制信号带宽,传统测试模式将测试过程分为了控制舵机运行获取数据和数据分析两个步骤,中间穿插较多的人工操作。采用了QT软件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式,设计了舵机装置的频域特性测试软件,通过扫频信号控制舵机装置运行并同步在软件内得出数据分析结果。相较于传统测试方式,设计的软件有效地将两个步骤聚合到一个系统中,减少了流程间一些繁琐的人工操作。最终,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获取的各项参数与预期结果相符。
摘要:发、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的接地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准确计算接地装置的频域特性可为合理设计接地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为此,通过引入Visacro-Alipio土壤参数频变公式,采用麦克斯韦全波方程建立了计及土壤频变特性的接地装置频域矢量有限元模型,并采用空间坐标变换法处理了模型中无穷散流空间与有限计算资源之间的矛盾;基于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对接地网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及国际公认软件包CDEGS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在低频及高频注入电流作用下计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空间坐标变换算法的引入,使得该模型在保障计算精度的基础上降低了计算量;考虑土壤参数频变性时,接地参数明显低于不考虑时的情况;当注入电流频率低于2 MHz时,"电感效应"起到主导作用,接地电阻随着注入电流频率增加而增大;当注入电流频率高于2 MHz时,接地参数随频率增加而基本稳定,土壤电参数的频变特性使得"电感效应"导致的接地电阻随频率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的现象有所缓和。
摘要:在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中,充分了解输电线路的实际雷电特性是线路防雷的基础,雷电波的统计参数决定了实际线路的防雷设计;雷电波的频域特性和时频传播特性直接决定了雷击杆塔后的塔顶的暂态过电压水平,进而决定了雷击是否发生闪络。在全面了解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雷电参数获取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雷电波统计参数获取的现状与问题。同时,对雷电波的频域和时域传播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雷电波的峰值时间直接决定了雷电波中的高频分量的含量大小,峰值时间越短高频分量越高;雷电波传播过程中的冲击电晕现象能够有效衰减雷电波的幅值和峰值时间,进而有效衰减雷电波中的高频分量。
摘要:在进行自动着舰系统(ACLS)设计时,美军标AR-40A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参考设计准则,但该准则的要求主要针对F/A-18等Ⅳ类飞机提出,并未说明在应用于Ⅰ类飞机自动着舰系统设计时的适用性。为研究AR-40A在Ⅰ类飞机自动着舰系统设计时的适用性,针对某型飞机及其尺寸缩比率为4的缩比机进行了全自动着舰系统设计。通过飞机-航母-大气环境综合仿真,选取着舰效果较好的全自动着舰系统设计结果,通过对其频域特性曲线分析对比,验证了AR-40A在Ⅰ类飞机自动着舰系统设计中的适用性。通过原型机、缩比机、F/A-18三者的频域特性对比,提出了AR-40A在应用于小型飞机自动着舰系统设计时应进行的低频段、中高频段划分及幅值、相角带宽频率等关键边界要求的修改建议,拓展了该准则的适用范围。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