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风格史"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风格史与叙事的辩护--评列昂·普兰廷加《浪漫音乐:19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 第4期 34-44页
作者:刘丹霓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天津300171 
列昂·普兰廷加的《浪漫音乐》是一部19世纪西方音乐断代力作,文章从音乐历哲学的角度对此书的脉络构架、视角方法、著述风格进行评述。作者认为,此书总体显示出三方面的良好平衡:聚焦与发散的平衡(以形式风格主线牵引历全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铃木敬对中国美术“风格史”的建构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4年 第4期 1-4,7页
作者:高平 王可上海大学高教研究所上海200444 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风格分析是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上世纪初,首先是欧美学者,将其用于中国美术中"风格史"的建构。但却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对中国传统知识与文化的深入了解与关照。受欧美学者的影响,以铃木敬为代表的日本学者,以其东方文化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艺术:一部风格史
收藏 引用
《装饰》2021年 第6期 8-9页
作者:张明首都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3月8日至2022年4月24日展览地点: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日本艺术品由来已久,一般认为首次官方捐赠是在1873年左右,来自蒂芬·惠特尼·菲尼克斯(Stephen Whitney Phoenix,1839—1881),然而直到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格史与社会的张力到合力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 第10期 52-53页
作者: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在艺术研究领域,长久以来风格史和社会一直存在着紧张关系。只要对有“艺术之父”美名的瓦萨里、温克尔曼或黑格尔的艺术论著稍加翻检,就会发现形式风格的审美分析与社会背景、时代精神的讨论错综纠结。这也许意味着一个隐含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止于风格史——对江苏省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画的一次取样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20年 第6期 76-85页
作者:陈娅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省美术馆自2009年新馆落成后就曾多次推出馆藏20世纪中国画展。其中,2013年度的“江苏大家——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国画精品展”和2014年度的“江山多娇——江苏省美术馆馆藏新金陵画派精品展”都取得了不俗的社会效益,分別入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风格史:传承与质疑——以列昂·普兰廷加《浪漫音乐:19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0年 第6期 60-62页
作者:陈佳怡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风格是一种形式,一种表达方式,“音乐风格史”的理解在不同时期却不相同,在列昂·普兰廷加(Leon Plantinga)的《浪漫音乐:19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呈现出的是断代风格史的融合,首先,将时间确定于19世纪这个时间段;其次,对这一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的拓展与融入——评《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3年 第20期 174-176,181页
作者:王菲广西艺术学院 
《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是美国著名的诺顿出版社所出版的音乐断代专题丛书中的一册。本文通过对该书的著书特色的分析引申到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归属问题讨论,既对整本书做出评述也对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提出展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格史研究与20世纪上半期欧美中国绘画学科化的开端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5年 第1期 121-125页
作者:黄厚明 陈云海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欧美的中国绘画研究是在东西方交流互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西方艺术与“非西方”艺术相互形塑的结果。其中,中国绘画作品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凭借不同的认知眼光与研究范式在全球范围内流转与诠释,交织着东方与西方、汉学与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德沃夏克前期的风格史方法 以《凡·艾克兄弟的艺术之谜》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21年 第5期42卷 162-176页
作者:张伟晴上海大学 
德沃夏克[Max Dvorak,1874-1921]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艺术家之一。在他于1921年去世后,他的学生将其晚年的课稿编辑出版,取名为《作为精神的美术》[Kunstgescbichteals Geistesgescbichie]。为了捍卫同时代表现主义艺术的合法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溢乾坤气 彩纳山海魂--论王绍波的水彩画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3年 第12期 107-111,F0002页
作者:亓文平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格雷戈里·巴特科克说:“任何特定艺术品的方法、风格或形式,都揭示出其制作时所处的时代和地区的流行观念。不考虑作品的原初环境,观者就无法全面认识到作品的意义和目的,也常常会完全领会不了作品的中心意思。”([意]廖内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