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验证实验"
5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双模式热管堆电热原理样机设计及验证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3年 第1期57卷 66-73页
作者:李潘潇 张智鹏 代智文 王成龙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固态热管反应堆是未来新型装备最佳能源动力解决方案之一,然而其关键技术尚未成熟,可行性及可靠性有待近一步研究。本文提出了动静结合双模式热管堆概念设计,搭建了“模拟堆芯-高温热管-斯特林-温差发电”一体化集成实验装置,利用紫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的设计策略--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2年 第3期32卷 41-44页
作者:徐新峰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226401 
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例,进行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的可行性分析,并从5个维度展开探究教学,从而实现探究素养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落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合作用有关验证实验的设计
收藏 引用
《生物学通报》2012年 第11期47卷 49-51页
作者:郭文江 郭沛苍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福建泉州362122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福建泉州362000 
实验设计的常用原则包括: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从而理解实验设计的常用原则,进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呢?笔者利用医用500 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瓶、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25 mL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职“暖通专业”课程设计验证实验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6期11卷 84-86页
作者:岳星佐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0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而暖通专业无法通过现有的课程设计模式获得相应的教学预期。本文对课程设计的验证实验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课程设计的验证实验激发学生对"暖通专业"相关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飞机舱内噪声预计方法及验证实验
收藏 引用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7年 第3期 1-7页
作者:潘凯 黄文超 秦浩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飞机舱内噪声预计方法及验证实验》一文利用VA One声学计算软件对机身声学试验平台进行了声学建模和舱内声压级的预计,提出了以VA One软件为平台的飞机结构子系统划分方法及舱内噪声预计的建模方法,开展了飞机舱内噪声预计模型验证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侧性迁移理论在小学男生足球技术教学中的验证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 第29期7卷 66-67页
作者:程隆浙江中医药大学体育部浙江杭州310053 
双侧性迁移广泛存在于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已有部分学者针对双侧性迁移理论在篮球、铅球运动中的实践进行实验研究。本研究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双侧性迁移理论在小学男生足球技术教学中是否存在。结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足球技术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进研究堆自然循环阀阻力系数与开启时间的验证实验
收藏 引用
《阀门》2004年 第1期 8-11页
作者:吴莘馨 姜胜耀 张佑杰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4 
自然循环阀是先进研究堆余热冷却系统的主要阀门 ,安装在反应堆池水水面以下9 8m处 ,阀门的操纵杆长度为 1 0 4m ,其全开时间和流阻系数是影响研究堆安全停堆的关键参数。本文描述了通过实验而测得的自然循环阀的实际阻力系数和全启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浓硫酸吸水性的验证实验
收藏 引用
《化学教育》1993年 第5期8卷 45-45页
作者:叶绍星浙江省金华孝顺中学 321035 
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没有进行直观的验证,学生对浓硫酸的这一性质缺乏感性认识。本文设计一个浓硫酸吸水性的验证实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他们的兴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验证实验要向创新探究实验转变
收藏 引用
《成才之路》2013年 第12期 91-91页
作者:王宏伟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高中 
创新探究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基于创新探究的理念,笔者以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来看验证实验向创新探究实验的转变。问题一: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O2与NaOH反应验证实验的创新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年 第3期23卷 29-29页
作者:程时稳 张先标 石保卫湖北省大冶市实验中学湖北省大冶市435100 湖北省大冶市教研室湖北省大冶市435100 
1实验目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教材中只是叙述性的介绍: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发生变质。学生对此只能是强记,没有感观上的认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验变说教为现象感受,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