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高密东北乡"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晚熟的人》叙事视角看莫言乡土写作姿态新变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 第2期 11-13页
作者:李美潼南开大学 
莫言的作品《晚熟的人》以知识分子还乡视角讲述高密东北乡新一代农民的故事,以高密东北乡作为中国乡土社会的缩影,揭开社会转型期乡土社会面临的新局面。莫言在此书中的叙事艺术之变,体现了他在回归之后勇于尝试的新姿态。叙事视角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意象、文化景观与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视野中的“红高粱”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4年 第3期 36-48页
作者:孟凡行 肖云霄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莫言塑造了红高粱文学意象,并用此意象的红色原型内涵赋予红高粱民族精神和生命力。围绕高密东北乡建构起来的文学场景让人从中获得熟悉的地方感,唤起国民的集体记忆。山东省高密市选用红高粱意象打造城市名片、组织民间艺术创作、开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言的“守”与“变”及可能的期待——以莫言近年文学创作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0年 第5期 90-96页
作者:李东若 吴俊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本文主要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文学创作现象。莫言在精神资源与文学意图方面展现了“守成”的一面,而在形式创新与风格提纯方面则有其大胆的“创变”。在精神资源的掘进及其拓展、艺术革新与冒进的把握,以及“遗世独立的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陌生化与文学性的联觉建构——以《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22年 第2期 176-182页
作者:邵璐 吴怡萱中山大学 
莫言以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为背景,将民间故事、艺术、戏曲等元素巧妙地转化成创作素材,融入文学作品中,作品呈现浓厚的“在地性”,这是莫言作品的独特性之所在。其英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将其传递到译作中,使目标读者感受异域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言创作的世界性与人类性
收藏 引用
《求索》2015年 第8期 110-116页
作者:胡良桂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3 
莫言小说创作的世界性与人类性,是基于对中国"高密东北乡"真实、恐惧、传奇故事世界性的阐释,对中国农民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生生不息、追求不已的人类共性的刻画,对残酷、血腥、艰辛的生存境遇中苦难的理想主义、顽强的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人物生命力角度赏析《红高粱家族》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7年 第9Z期 57-58页
作者:师婧昭河南黄河科技学院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品,莫言将自己的主体感受融入历史的进程中,以充满激情的笔触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以极具野性的描写展示了高密东北乡人民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对复杂人性的演绎,讲述了一段与历史相交融的传奇故事。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言作品里的民间艺术初探
收藏 引用
《各界》2018年 第8期 154-155页
作者:李雪峰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民间是一个意蕴丰富而复杂的概念,莫言在开辟民间表述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和探索。莫言的作品用独特的民间语言,以自身的一种“怀乡情结”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生活图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小说到舞台:浅谈话剧《红高粱家族》的改编审美和实践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 第13期 56-59页
作者:唐瑜 田永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因为小说与戏剧在艺术形式上存在差异,所以改编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改编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创作者不能直接照搬原文,而是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叙事体系,在舞台上进行新的构思与创造,深化原作的立意,使最后呈现的作品富有戏剧张力。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言文学原创力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 第6期32卷 61-69页
作者:李晓燕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作家,莫言的文学原创力得到举世公认。莫言充分运用了他的生命天赋、故乡文化、时代资源以及阅读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其艺术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多时空叙事力,在典型人物创作、开辟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新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耳朵阅读
收藏 引用
《书摘》2004年 第2期 89-91页
作者:莫言 
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东北乡。小学五年级辍学回乡务农。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教员等职。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1980年开始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