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高校育人"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海丝非遗技艺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对策研究——以福建泉州为例
收藏 引用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年 第5期23卷 143-146页
作者:陈琤黎明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海丝非遗技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青年大学生工匠精神、民族情怀、创新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完善教科研协同机制等路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色文艺载体在高校育人中的理论逻辑与路径
收藏 引用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年 第8期43卷 39-42页
作者:陈秀阳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 
红色文艺载体与高校育人在价值目标上具有趋同性、内容和功能上同质互补,这为红色文艺载体在高校育人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高校面临着学生对红色文艺缺乏主动性、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浓和实践教学不充分等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廉政主题文艺作品在高校育人中的价值和引领作用
收藏 引用
《教师博览(下旬刊)》2024年 第4期 4-6页
作者:万如梦 邱波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高校发挥着独特作用。廉政主题文艺作品是廉洁文化的艺术载体,融入高校育人可以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并培育学生廉洁的人格品质。廉政主题文艺作品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及情感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传承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大学教育科学》2022年 第2期 75-82页
作者:刘文良 张午言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确保正确育人导向的关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传承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就是要在尊重非遗演变规律和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促进共同富裕的高校育人创新路径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年 第1期43卷 55-61页
作者:周海涛 施悦琪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北京100875 
促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提升后富群体的能力。高校育人体系需加快聚焦以增能赋能为目标的育人内容创新,增强现实适应性、领域交叉性、素质立体性;强化以多元适切为特征的育人方式创新,促进多样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全过程性;推动以师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的内涵阐释与路径探索
收藏 引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4期37卷 85-92页
作者:冯成 冯悦 唐金蕊南京理工大学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部江苏南京210094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辉煌奋斗的背景之下,于高校创立发展、求知育人的实践中育孕而生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具有亲和力、实践性、生动性等特征,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通过对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教育在高校育人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初探
收藏 引用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 第1期35卷 120-122页
作者:赵昂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江苏210003 
艺术教育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感情、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的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校园话剧中的隐性育人功能与实施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教育科学》2024年 第1期 34-39页
作者:唐忠宝 王志康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校园话剧以双向教育、实践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方式契合青年的成长规律,并因其主体广泛性、过程现实性和系统完整性的特点使朋辈教育、氛围营造和寓教于乐更好地贯通隐性教育的过程。其引领学生主体对自身道德品行、人文素质、艺术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东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高校育人共进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 第24期 49-51页
作者:温朝芳 陈冬颖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黄河文化资源较丰富,拥有4个世界文化遗产,但存在黄河文化资源研究、保护力度不足,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专业队伍缺乏,协同联动有待提升等问题。为加强山东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高校立德树人育人契合度,笔者从数字赋能、多方联动,发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育人成效评价的体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年 第6期 39-42页
作者:朱红梅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0000 
本文通过分析CIPP评价模型与三全育人制度下课程评价体系的适应性,构建“课程背景评价—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结果评价”的多角度课程评价体系,从课程开发背景着手,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结果均纳入评价范畴,形成课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