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高炉"
2,7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炉球墨铸铁冷却壁长寿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冶金》2025年 第1期35卷 40-51,109页
作者:肖学文 邹忠平 牛群 许俊 谭海波 刘向辉 刘晶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冶低碳技术研究院(重庆)重庆401122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重庆401220 
为提高高炉球墨铸铁冷却壁的使用寿命,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从相变破损、化学侵蚀、力学性能等多方面对其破损机理进行了讨论;其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球墨铸铁冷却壁进行了传热分析;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给出长寿高炉铸铁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湘钢2号高炉大修技术改造及生产效果
收藏 引用
《炼铁》2025年 第1期44卷 54-58页
作者:毛庆武 徐益军 章启夫 侯健 刘芝新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43 北京市冶金三维仿真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3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铁厂湖南湘潭411100 
2020年,湘钢2号高炉生产运行9年多后进行了为期58天的大修改造。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更换炉缸炉底耐火材料,优化炉型设计及5~8段冷却壁,更换对应区域的炉壳;重新设计热风出口、热风管道、混风室局部钢壳及耐火材料,更换热风管道所有补偿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炉炉前自动加泥系统控制与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冶金与材料》2025年 第2期45卷 124-126页
作者:王生鲲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00 
高炉炉前自动加泥系统是保证高炉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装置。针对传统人工加泥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研究设计了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加泥系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优化控制算法,实现了加泥量的精确计量和投放时机的智能判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炉布料溜槽抗磨损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钢铁》2007年 第7期42卷 10-14页
作者:聂松辉 刘宏昭 邱爱红 龚曙光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针对高炉布料溜槽对耐磨损、抗高温性的要求,对其结构设计与使用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探讨,从抗烧、抗磨损以及应力消除等方面,研究了设计同步寿命长效布料溜槽的原则与方法。并设计制造了一种将料磨料结构与耐磨衬板叠装结构有机结合的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260m^3高炉大修改造工艺设计
收藏 引用
《钢铁》2000年 第10期35卷 20-23页
作者:朱红 李仲秋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8年宣钢对 1 2 60 m3高炉进行了大修改造设计 ,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解决了影响原高炉高产、低耗、长寿的薄弱环节。介绍了宣钢 1 2 60 m3高炉大修改造设计的技术要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炉风口直吹管预燃煤粉一维数学模型方程
收藏 引用
《化工冶金》1993年 第4期14卷 359-365页
作者:刘新 杜鹤桂东北工学院沈阳110006 
本文对风口直吹管预燃煤粉提高煤粉的总体燃烧率进行了理论探讨,建立了一维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可预测直吹管预燃各种煤粉的条件和能力以及不同喷煤条件时各项燃烧参数的变化.由此可供高炉选择最佳的喷吹参数,设计合理的预燃煤粉方案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钢5号高炉的设计
收藏 引用
《钢铁》1989年 第5期24卷 10-15页
作者:王德纯 项钟庸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重庆钢铁公司为改善经济效益,自筹资金新建5号1200 m^3高炉。本设计采用的装备水平和各项技术都按经济效益好、节约投资、保证高炉高产、低耗和长寿来衡量取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炉冷却壁和炉衬的三维传热模型
收藏 引用
《钢铁》1995年 第3期30卷 6-11页
作者:吴懋林 王立民 刘述临北京科技大学 
本文给出了计算高炉冷却壁和炉衬温度分布的三维稳态传热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分析冷却壁不同结构参数(厚度、水管直径、管间距、镶砖厚度和面积等),和不同材料等因素对温度分布和热流密度的影响,它可为冷却壁的设计和炉衬材料的选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炉中心装焦时煤气、炉料流场的有限元法解析
收藏 引用
《钢铁》1999年 第7期34卷 5-11页
作者:潘国友 杨乃伏 顾飞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 
开发了高炉复杂料面(V型、M型)及中心装焦条件下的煤气流场和压力场解析模型、高炉固态炉料流场和势函数解析模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寿高炉炉缸的设计与实践
收藏 引用
《钢铁》2002年 第11期37卷 6-8,5页
作者:周有德 张艳允 刘竞陵邯郸钢铁集团公司科技开发部高级工程师邯郸056015 邯郸钢铁集团公司 
高炉炉缸长寿的关键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如何消除其“蒜头状”侵蚀。邯钢 12 60 m3高炉和 2 0 0 0m3高炉在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开炉后炉缸侵蚀情况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