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魏征"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唐太宗的用人艺术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1996年 第11期 57-59页
作者:陈轶佳湖北医科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430077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太宗驭下的情感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行政管理》1997年 第10期 37-39页
作者:周永乾 李廷海 
唐太宗驭下的情感艺术周永乾李廷海被欧阳修称赞为“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至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的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创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不仅仅由于他文才武略出众,在情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谈我国古代劝说的入题艺术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4年 第4期 23-24,22页
作者:卢隆光 
劝说艺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晶莹的明珠,是亿万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认真地研究古代巧妙的劝说艺术,探讨其委婉含蓄、奇警动人的入题手法,对于提高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通僮子“十三部半巫书”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5年 第3期11卷 83-88页
作者:杨问春 施汉如 
南通僮子“十三部半巫书”研究杨问春,施汉如“十三部半巫书”书目考证南通巫师──僮子及其广大受众自古有所谓“十三部半巫书”之说。巫书亦称“僮子书”,是僮子说唱神仙事迹、宣教劝化的书目,数量很多,篇目浩繁,大多为单篇,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唐朝贞观时期谏官的文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24卷 106-111页
作者:傅绍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5 
唐朝贞观时期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学现象 ,这一时期既有南朝文学之遗风 ,又有鲜明的文学革新之意识。这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和理论 ,大都是谏官 ,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历史环境 ,促使他们对文学进行了一种深刻的反思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语言要有雅俗共赏特色——民族戏曲创作欣赏漫谈之二十七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1995年 第2期 29-30页
作者:鲁丹 
戏曲,从来是群众欣赏的艺术,戏曲的语言,应该是群众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这就是历代评戏者崇尚的“本色”语言,用文学家冯梦龙的话说“本色者,常谈口语而不涉于粗俗。”综观戏曲史,流传下来的优秀戏曲,其语言都有雅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讲话的回避方法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5年 第1期 9-11页
作者:卢隆光 
德国心理学家柯特·李文认为:“人的心理构造分为‘表层’与‘深层’两部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往往隐藏着不愿让人知晓的秘密,如警戒心、成见、自尊心、心理压力等。因此,当我们与人讲话时,就要洞察其心中的奥秘,采取相应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尚长荣艺术断想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9年 第1期 43-54页
作者:赵山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一传神与写心1988至2008年,尚长荣二十年的艺术'三部曲',是从塑造一个崭新的曹操形象开始的。尚长荣师从侯喜瑞,侯喜瑞师从黄润甫。黄润甫、侯喜瑞都有'活曹操'之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剧作的立意及立意的实现——广东观剧随想
收藏 引用
《广东艺术》1995年 第4期 23-26页
作者:安葵 
在’95广东国际艺术节期间,观摩了十数台戏剧,对于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广东的文化艺术建设,有了具体深刻的感受。从广东戏剧创作繁荣的势头可以看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越调《盛世君臣》观后感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2年 第S1期 111-113页
作者:杨正娟河南大学 
越调《盛世君臣》是河南省越调剧团于今年5月新排的一部历史大戏,在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中获得了文华导演奖、舞台美术奖、音乐创作奖和文华表演奖等多个奖项,是继《老子》成功后的又一重要作品。该剧无论在思想性、文学性还是在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