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魏良辅"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戏曲音乐漫议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3年 第1期9卷 124-126页
作者:戴玉升 司宏钟 
纵观历史,不少声腔、剧种的巨大发展,均离不开某些杰出的戏曲音乐家在音乐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如昆曲,魏良辅对清唱形式的昆山腔予以改进,“度为新声”,使之得以压倒群芳,风靡全国;梁伯龙第一个将昆山腔搬上舞台,演出了由他自己创作的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剧与中州韵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6年 第2期17卷 80-85页
作者:杨振淇 
中国戏曲学院图书馆馆长杨振淇同志因病于1996年1月12日在京逝世,享年58岁.此文为杨振淇同志生前向本刊编辑部的投稿,现公开发表,以表示我们对杨振淇同志的缅怀和悼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戏曲的雅俗共赏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4年 第11期 27-33页
作者:靳大经 
何谓雅俗共赏?词典上说:“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够欣赏。”这就是说,文艺作品既高雅,又通俗。那么,戏曲是高雅的呢?还是通俗的呢?或是雅俗共赏的呢?这与戏曲的某些属性不无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浣纱记》对昆剧音乐体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8年 第4期29卷 85-91页
作者:王艺播中国戏曲学院04级戏文系学生 
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戏曲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是在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后,第一次用昆曲来演出的传奇,在昆剧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了《浣纱记》的音乐内容和音乐体裁两方面内容,即《浣纱记》的音韵字律和曲牌套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昆曲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1993年 第1期 17-18页
作者:连波 
昆曲起源何时,历来无确切定论,但从演出形式和音乐特点来看,可能承续南戏和北杂剧的艺术。元朝后期,南戏流入昆山一带,经当地音乐家顾坚等人在演唱上的加工,至明朝初,昆曲已基本形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江西豫章(南昌)人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曲中三件独特伴奏乐器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2期14卷 65-66页
作者:傅雪漪 
中国戏曲是文学(诗、词、散文、骈文)、音乐(歌唱、器乐)、表演(身段、表情、舞蹈、武打)、美术(服装、扮象、舞台布景、灯光、道具)各种艺术手段统一在一定剧情之内的高度综合成品。而音乐(唱腔、伴奏、演唱、演奏方法)又是区别不同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高腔不源弋阳考(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4期12卷 20-26页
作者:邓运佳 
四“高腔系统”是明代弋阳诸腔进入清代以后继续发展而形成的,“高腔”这一名称也是清代开始出现的。这几乎又是迄今为止的中国戏曲史论文章和著作的共同结论。但川剧高腔何以例外呢?我以为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在明代的所有涉及弋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戏曲人才群落效应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1期10卷 54-58页
作者:顾聆森 
事实证明:当代戏曲人才并不匾乏,然而,戏曲转机却不能很快出现。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与戏曲人才效应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不能说毫无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历史的借鉴,说一说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调、磨调、弦索调与昆山腔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7年 第2期18卷 89-95页
作者:金登才上海戏剧学院 
水调、磨调、弦索调与昆山腔上海戏剧学院金登才昆曲是一个古老、影响极大的戏曲声腔。因时代久远,资料限制,关于昆曲的形成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明沈宠绥《度曲须知》说:昆山腔“调用水磨,拍捱冷板”。江南有一种水磨,磨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8年 第1期14卷 113-116,100页
作者:陈有觉 高雪峰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江南丝竹班社有的说出现于清末,有的说大约有二百年历史。究竟江南丝竹何时何人创始,一直是个谜。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明代嘉隆年间张野塘创始的吴中新乐弦索",就是江南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