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麦克白"
65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死亡主题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 第3期31卷 60-66页
作者:李莉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本文从生活、哲学、艺术、美学等多角度,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死亡意义予以全面的阐述。认为悲剧中的死亡意义不仅是死亡本身的超脱,而且用以揭示人物的美和表现感情的极致,使观众得到感情舒缓静化之后,却对美好的人生更加强烈地渴望,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莎剧时空结构的基本模式与功能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1991年 第1期13卷 43-52页
作者:黄满生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谬的事情。——恩格斯三百年来,莎评专著早已汗牛充栋,恒河沙数,但仍然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不同时代的学派与个人总是带着各自的理论框架,以某一角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2期17卷 63-66,71页
作者:袁舰 向荣安徽教育学院 安徽省委高校工委 
20世纪中叶,西方莎学因意象派的兴起而别开生面,对“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人们更加说不尽了。这一标新立异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和评论流派,对于各派莎评所产生的启迪和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的研究,我们对莎士比亚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现代神话的发明——《喧哗与骚动》创作史初探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 第4期14卷 54-62页
作者:江溶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莎士比亚:《麦克白》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和旗手,也是卓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康德美学角度谈我对“美学批评”的理解
收藏 引用
《剧本》1997年 第3期 45-46页
作者:颜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欲望城国》和《血手记》看戏曲跨文化改编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4年 第2期 58-70页
作者:徐宗洁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戏曲现代化”是近年来戏曲改编的潮流之一。剧作家或将老戏新编 ,务使剧作思想内涵具有现代精神 ;或者自创新局 ,在内容风格各方面力求突破。为了扩大戏曲题材 ,“跨文化改编”成为编剧者另辟蹊径的方式之一。本文试图对同样改编自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心理动词的运用效果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4年 第17期 111-112页
作者:马迪辽宁医学院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领悟和欣赏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作品将超越时间和空间。莎士比亚戏剧正是这种可以超越时空的艺术作品,而其中的四大悲剧又是所有莎剧中的极品,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奥瑟罗》人物性格悲剧的思想内涵
收藏 引用
《克拉玛依学刊》1992年 第2期 89-91页
作者:翟建中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令人叹服,每一部悲剧塑造的典型人物性格又是那样丰满,不论是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瑟罗都同样振荡着读者的胸臆。但如果从戏剧结构的完美、艺术性的完美、恋爱和婚姻上最能体现迎接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警钟》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广东艺术》1995年 第2期 5-6页
作者:童道明 
《警钟》,是继《泥巴人》、《同船过渡》之后,由王佳纳执导进京演出的第三个戏。有了这第三个戏,我们就能比较清楚地窥见这位导演的艺术风格了。因为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沉重得像《警钟》这样的戏里,她也在努力地寻找人情与人性的暖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言简意赅,富于哲理─—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的艺术特点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4期35卷 90-92页
作者:胡开杰华东理工大学外语系 
言简意赅,富于哲理─—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的艺术特点胡开杰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l。F——t1874—1963),于1913年和1914年分别出版了他长约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最早的两部诗集(男孩的愿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