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L-苏氨酸"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l-苏氨酸发酵种子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收藏 引用
《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 第13期50卷 2730-2733页
作者:刘柯柯 张力 韩向敏 张君胜 杨小志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兰州730070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菌株WS4006-7E-NUT-21 l-苏氨酸发酵的种子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对影响种子生长的条件如种子培养时间、种子液初始pH值、种子装液量等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l-苏氨酸发酵的最优种子培养条件。确定了种子培养基的最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l-苏氨酸合成2,5-二甲基吡嗪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2021年 第1期37卷 228-241页
作者:于海波 徐建中 刘立明 张伟国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2,5-二甲基吡嗪(2,5-dimethylpyrazine,2,5-DMP)在食品香料与医药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工业上普遍采用环境不友好且反应条件苛刻的化学合成法来生产。文中结合代谢工程和辅因子工程策略设计高效催化l-苏氨酸合成2,5-DMP的全细胞催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l-苏氨酸发酵条件
收藏 引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 第1期34卷 39-42页
作者:黄金 黄磊 谢希贤 陈宁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 TRFC苏氨酸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用部分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原始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发现蔗糖的质量浓度及接种量对苏氧酸产量的影响显著。利用最陡爬坡实验、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正交旋转组合优化l-苏氨酸发酵的氮源
收藏 引用
《中国酿造》2009年 第8期28卷 137-139页
作者:冯志彬 程显好 张玉香 王东阳 张天亮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济宁协合生物工程研究所山东济宁272000 
利用旋转回归法研究氮源对l-苏氨酸产量的影响并拟合出回归方程,探索l-苏氨酸发酵的最佳氮源及其用量。经回归分析表明,培养基中硫酸铵、酵母粉的含量及其配比对l-苏氨酸产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岭脊分析寻优得出:硫酸铵最佳浓度为17.66 g/...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l-苏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
收藏 引用
《工业催化》2020年 第9期28卷 64-67页
作者:刘晓菊 李霄 任国瑜 王金玺 弓莹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l-苏氨酸和香兰素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9种新型光催化材料C24H28K2N2O10Sn、C24H28FeK2N2O10、C24H36FeK2N4O10、C24H28Cl2K2N2NiO10、C24H28K2N4NiO16、C24H28K2N2O10Zn、C28H34K2N2NiO14、C24H28CoK2N2O10和C24H28BaK2N2O10,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肠杆菌工程菌K12△dapA发酵产l-苏氨酸培养基的优化
收藏 引用
《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 第2期 119-121,126页
作者:杨晓志 李伟星 张君胜 张力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对大肠杆菌工程菌株K12△dapA的摇瓶分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试验方法,应用SPSS数据处理系统和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和分析系统(MDAS)获得了该菌株种子培养基与发酵培养基优化配比,并对种子培养条件与发酵条件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预处理方式的玉米浆应用于l-苏氨酸发酵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发酵科技通讯》2015年 第3期44卷 18-22页
作者:牛福华 张安红 常立群 徐庆阳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100 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银川750000 
通过对玉米浆进行不同工艺的预处理,获得酸化玉米浆、酸水解玉米浆和酶水解玉米浆。通过全氨基酸分析和不同比例配比的l-苏氨酸发酵实验,获得了菌体生长好、发酵周期短、产酸水平较高的优化组合。最佳玉米浆配比为玉米原浆和酸水解玉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丙酸的合成生物制造
收藏 引用
《生物工程学报》2024年 第8期40卷 2678-2694页
作者:郑棚 闫更轩 王丽敏 张云志 陶勇 于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研究室北京100101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丙酸是一种重要的C3平台化合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以石油等化工产品为原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环境污染严重且不可持续。近些年,利用微生物转化可再生资源生产丙酸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聚焦丙酸生物制造技术,首先综述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组谷氨酸棒杆菌产苏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收藏 引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 第12期36卷 25-30页
作者:吕扬勇 伍展红 郑穗平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006 
通过基因敲除构建了蛋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metX缺失的重组谷氨酸棒杆菌R102ΔmetX。采用部分因子实验设计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重组菌产苏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粉和酶解酪素对产苏氨酸影响显著。继而采用最陡爬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锅法”合成(2R,3R)-环氧丁酸的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浙江化工》2013年 第3期44卷 11-16页
作者:张红夺 蒋成君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310023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探索了以l-苏氨酸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R,3R)-环氧丁酸的工艺。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影响反应收率的重要因素。考察了浓盐酸、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滴加时间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