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S模式"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移动式s模式二次雷达系统的研制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创新》2025年 第3期 225-228页
作者:卓齐刚 李宝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二次雷达通常为固定站设计,可满足中国民航的正常空管业务需求。但对于重大活动、重大灾害和各种突发性事件,迫切需求一种能够快速安装、撤收、可用于执行机动性任务的移动式二次雷达。为此我们研制了高机动的移动二次雷达,通过创新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s模式并行计算架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 第7期34卷 889-893页
作者:刘赟 王永贵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指挥自动化研发与应用中心北京102308 
针对现有的研究忽视资源有限等实际问题的不足,通过计算机硬件、网络搭建和软件设计,构建动态任务分配的并行计算系统,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基于C/s模式的并行计算系统的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效率,能够实现计算程序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电场对航管二次监视雷达s模式的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年 第8期39卷 1887-1893页
作者:吴仁彪 马晨曦 王晓亮 何炜琨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 
风电场作为一种运动的大型障碍物可能对航管二次监视雷达的性能产生影响。目前航管二次监视雷达正在经历逐步由A/C模式s模式的转变升级,研究风电场对航管二次监视雷达s模式的影响,对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s模式和A/C...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模式ADs-B系统
收藏 引用
《航空电子技术》1999年 第4期30卷 6-9页
介绍了在未来航行系统(FANS)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S模式数据链及其在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领域中的应用.描述了系统概念设计、可能的自发报告地面站、配套机载电子设备等诸方面情况,并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模式数据链CRC校验实现方法
收藏 引用
《测控技术》2012年 第2期31卷 27-30页
作者:徐赏 黄建国 李力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s模式地空数据链循环冗余校验(CRC)实现方法。在掌握s模式数据链上、下行信息传输格式的基础上,根据循环码编码原理搭建校验电路,在QuartusII 8.1环境下进行逻辑设计。对发送端和接收端信息进行仿真验证,达到了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silverlight的B/s模式水库洪水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 第8期31卷 12-17页
作者:袁迪 张艳军 宋星原 刘佳明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在分析传统的C/s模式洪水预报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全新的基于silverlight的B/s模式洪水预报系统开发框架。针对系统开发目标,提出了水库洪水预报系统的总体结构,阐述了系统开发环境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在详细分析系统安全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s模式数据链通信系统
收藏 引用
《航空电子技术》1999年 第4期30卷 25-31页
作者:崔兆增中国航空工业第615研究所上海200233 
提出了一种S模式数据链通信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该系统的特点、S模式询问信号和回答信号及其调制方式;概述了为保证监视和数据链通信的有效性系统所使用的协议,着重阐述了s模式的数据结构;详细讨论了数据编码和上行链、下行链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综合化s模式应答机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21年 第4期16卷 386-390,407页
作者:吴键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6 
介绍了s模式航管应答机的特点,分析其应答延时指标,然后在给出综合化s模式应答机方案的同时对比了与传统独立端机的设计区别,指出A/C应答延时是综合化s模式应答机实现的关键技术。文中提出了压缩接收链路延时、改进波形算法与优化发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B/s模式的三维CAPP集成系统开发
收藏 引用
《航空制造技术》2013年 第3期56卷 79-83页
作者:钟伟瑛 徐光 许建新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三维CAPP系统开发工作启动之初,确定了三维CAPP的主要目标。作为企业工艺设计的共性工具,以实现工艺数据的统一管理与集成应用为主要目标。支持三维数据量在工艺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形成结构化工艺设计系统平台,并加入了支持三维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OM组件在B/s模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煤炭技术》2013年 第3期32卷 170-172页
作者:董彦军 刘天真保定学院信息技术系河北保定071000 
引入COM组件技术以解决现行计算机等级系统中存在的不足,设计了应用COM技术的系统的体系结构,讨论了基于新体系结构的COM组件的设计与部署,并以实例说明了引入COM技术的系统具有结构良好,易于设计开发,便于升级的优势,为以后同类软件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