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Turbo码"
311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CCSDS的turbo码器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2011年 第S1期37卷 282-286,290页
作者:向良军 刘东华 郑林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 
在对CCSDS标准turbo码编译原理和Log-MAP算法进行分析介绍的基础上,给出turbo码器的FPGA设计和实现方法,分析基于移动窗技术实现软输入软输出译的电路设计和实现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所实现的turbo码器的性能与理论曲线相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urbo码中混沌交织器的设计
收藏 引用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 第4期25卷 308-312页
作者:徐位凯 王琳重庆邮电学院编码技术研究所重庆400065 
提出了混沌交织器算法,它是通过非线性混沌映射得到的交织方式.在AWGN信道下,分别采用SOVA和MAP译算法作了仿真,并在相同条件下和随机类交织器的仿真结果作比较,当BER在10-5到10-6时没有出现"错误地板".对不同帧长的传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turbo码短交织器的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 第6期28卷 685-687页
作者:任俊涛 邵定蓉 祁峰 张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 
短交织器的结构对turbo码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探讨turbo码器中反馈最小多项式的周期性和序列的可整除性问题 ,把可整除序列变为不可整除序列交织器 ,从而获得高重的字 ,并给出一种基于输入信息序列周期性特性的短交织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栅格终止方案对turbo码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 第6期21卷 747-752页
作者:张路 万蕾 匡镜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1 
针对速率为 1/3、编存储级数为 m的 turbo码 ,研究了 3种栅格终止方案 :传统的单归零栅格终止方案 ,作者提出的前 m尾交织双归零栅格终止方案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PP)推荐采用的无尾交织双归零栅格终止方案 . turbo码的译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m序列的turbo码交织器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1期32卷 100-103页
作者:瞿俊杰 陈咏恩同济大学通信研究所上海200092 
turbo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高性能的信道编.turbo码交织器的设计是turbo编解器设计中的关键.分析了turbo码对交织器的设计要求,根据m序列的伪随机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m序列生成器的交织器设计.这种交织器可以大幅降低对寄存器资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维turbo码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 第5期25卷 570-574页
作者:白宝明 马啸 刘丰 王新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给出了Turbo编译器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一种三维Turbo的设计方案及其译方法.针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在对AWGN信道上Shannon限与编速率R的关系进行推导的基础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衰落信道中结合短帧交织的turbo码的研究
收藏 引用
《通信学报》2005年 第4期26卷 94-98页
作者:罗骥 张曦林 袁东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turbo码作为信道编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误比特性能,而交织器的设计是影响turbo码性能的关键环节。在的重量分析的基础上,借用稀疏矩阵概念,对S型随机交织器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短帧交织器的设计原则,它可以减少低重量的数量,从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遗传算法优化turbo码交织器
收藏 引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 第3期36卷 388-391页
作者:高宏峰 许宗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16 
具有短帧的 turbo码的性能取决于交织器的设计 ,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距离谱的优化。本文提出在 S随机交织器的基础上 ,用遗传算法 ( GA)优化交织器 ,提高 turbo码的自由距离并减少具有自由距离字的出现频率。它利用了遗传算法的群体多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KB turbo码中交织器的设计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年 第5期23卷 503-506页
作者:孙毅 高路 赵建平 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181信箱北京100876 
已知比特(KB,Known Bits)turbo码是采用将KB周期性的插入到信息比特中,不显著增加系统复杂程度而较大提高turbo码性能。但因为一般采用了随机交织器,所以在引入KB方法时,产生了不等差错保护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采用KB交织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urbo码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 第1期11卷 7-12页
作者:陈媛媛北京广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北京100024 
本文在分析turbo码编解机制、探求它性能优越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turbo码的构成编器设计,交织深度、交织表的选择,以及解算法对其性能进一步提高的影响;比较了其与之前流行的RS和运用维特比译的卷积的性能。此外,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