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X光激光"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毛细管快放电激励x光激光实验设计
收藏 引用
激光技术》2001年 第2期25卷 101-104页
作者:李思宁 刘鹏 王骐 杨大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计算机与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102413 
近年来 ,有关利用毛细管放电激励产生x光激光的研究十分活跃 ,国际上已经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 ,并且正向实现实用化Table topLaser发展。作者首先介绍了毛细管放电激励x方案的原理及国内外的重要进展 ,在对两种典型机制的分析的同时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6nm波长类氖锗x光激光源理论模拟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 第2期16卷 171-176页
作者:张国平 张覃鑫 郑无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波长19.6nm的类氖锗x光激光适合作为诊断激光等离子体界面不稳定性的源。用经过实验检验的系列程序对预主短脉冲驱动类氖锗进行了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理论分析。采用2%~3%的预脉冲强度,6~8ns的预主脉冲时间间隔,在4×1013W/cm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ω1ω激光驱动的类氖锗19.6nm x光激光(英文)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 第9期17卷 1344-1348页
作者:乔秀梅 张国平 张覃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88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类氖离子的x光激光理论研究可以为类镍x光激光提供有益启示。设计了一系列瞬态电子碰撞激发类氖锗19.6 nm x光激光的实验,采用2ω1ω泵浦方式,即预脉冲采用倍频钕玻璃激光,主脉冲采用基频,用新开发的瞬态电子碰撞激发类氖锗的系列程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类氖锗x光激光实验检验理论模拟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 第1期16卷 35-39页
作者:张国平 张覃鑫 郑无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介绍了用国内1ns长脉冲和国外多脉冲驱动的类氖锗的实验数据检验x光激光的理论模拟程序系列的工作。在长脉冲驱动时,对波长19.6,23.2和23.6nm三条激光线,理论模拟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在多个短脉冲驱动时,除了与严重过电离的复合等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类Ni稀土x光激光波段衰减膜的设计与研究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 第4期11卷 428-432页
作者:汤学峰 顾牡 周斌 杜保旗 祁金林 赖珍荃 陈玲燕同济大学玻耳固体物理研究所上海200092 
对类 Ni稀土 X 激光波段衰减膜进行了设计,并根据设计结果,利用磁控溅射和旋转涂覆法分别制备了自支撑的 Ag 衰减膜和聚苯乙烯( C8 H8)衰减膜。利用真空 α能谱测厚仪和 αstep100 台阶仪分别对衰减膜的质量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抽运x光激光的台式毛细管快放电装置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2001年 第12期28卷 1071-1074页
作者:刘鹏 余祺琪 王骐 杨大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 
根据电子碰撞机制类氖氩毛细管放电机理,在一台最大输出电压 30 0kV的Marx发生器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毛细管放电装置。对该装置进行了系统调试,在充氩气 10cm长毛细管负载下,输出电流 38kA,电流脉冲前沿 40ns。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于x光激光实验的反射式线聚焦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收藏 引用
激光技术》1995年 第3期19卷 164-170页
作者:冯国英 吕百达 蔡邦维四川大学光电系 
基于三维线追迹的象差计算,对卢瑟福实验室用离轴球面反射线聚焦系统作了分析。然后,首次提出了用于X激光实验的两类新的反射式线聚焦构型,即反射式楔列阵和锥列阵系统,并作了计算。最后,对所得结果作了比较和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类锂铝复合机制产生x光激光的等离子体状态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1993年 第4期5卷 564-574页
作者:蓝可 张毓泉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8009信箱100088 
本文从速率方程出发,讨论了类锂铝复合等离子体的激发态结构,衰减常数,反转率和小信号增益等表征介质增益特性的物理量以及它们随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子逃逸几率的变化。找到了进行类锂铝离子通过复合机制产生x光激光设计应创造的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靶串接”饱和增益软x光激光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1992年 第2期4卷 165-174页
作者:王世绩 顾援 周关林 倪元龙 余松玉 傅思祖 韩国强 周正良 吴江 毛楚生 万炳根 李敏 曾一新 计巍波 陶祖聪 陈万年 林尊琪 范滇元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上海市8211信箱2018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上海市800211信箱201800 
采用“多靶串接”设计,利用强度为0.8×10^(13)~1.0×10^(13)W/cm^2,波长为1.05μm,脉宽约1ns的两路钕玻璃激光线聚焦辐照四块串接的平面厚锗靶,观察到波长为23.2和23.6nm的接近饱和的类Ne锗软x光激光输出。当总靶长为5.6cm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靶对接”类氖锗x光激光高增益实验结果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计算物理》1992年 第A01期9卷 636-636页
作者:张国平 盛家田 杨明伦 张覃鑫 邵云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100088 
90年4、5月,我们在神装置上实现了“双靶对接”类氖锗x光激光的高增益,增益长度积达到15左右。为了分析实验结果和为下一轮的实验进行理论设计,我们编制了模拟x光激光在等离子体增益区中传播放大规律的xBY程序,和JB19程序、ALPHA程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