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华手工》记者"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船木涅槃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09年 第7期 70-73页
作者:文丽君《中华手工》记者 
旧船拆下的老船木,曾经只能用来拆钉子卖铁,劈了当柴烧。如今,它却奇迹般地重生,以艺术的姿态走进我们的家居生活,开启了另一段生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的超超市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10年 第2期 16-19页
作者:李科《中华手工》记者 
在艺术市场高价位的背景下,这种艺术与超市相结合的模式,能否引领一场当代艺术市场的变革?能否真正推动艺术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火柴也有春天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08年 第2期 106-108页
作者:李科 周娟娟(图)《中华手工》记者 不详 
几年前,一个喜欢抽烟的朋友在大街小巷遍寻火柴而不得,无奈之下只好找到几十公里外的火柴厂。如果今天他再去,一定会吃闭门羹,因为那家老火柴厂已经倒闭了。其中的原因可以想见,随着打火机的盛行,火柴早已没有了实用价值,渐渐走向没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玻雕宝贝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09年 第2期 18-20页
作者:李科《中华手工》记者 
小小年纪的吴岳是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他却是国家领导人口中的艺术宝贝,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一切都源于以砂轮当笔,用玻璃作画的玻璃雕刻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袜子娃娃 丹塔爸爸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09年 第4期 24-25页
作者:沈宓《中华手工》记者 
一位在广告界纵横20年的大男人,正处于事业上升的黄金时期,却在大家惊异的目光里突然辞职,做起了"针线活"。在短时间里,他和他的袜子娃娃便蜚声两岸,吸引粉丝无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送你一份稀奇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12年 第7期 56-58页
作者:谢晓飞 稀奇《中华手工》记者 
作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雕塑艺术家,瞿广慈、向京夫妇,通过创立艺术品牌——稀奇,实践着小众艺术的大众路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启村:雕出刹那间的感动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12年 第4期 69-71页
作者:孙凝异 陈启村《中华手工》记者 
坚持传统雕刻技法,却不墨守成规,台湾木雕艺术家陈启村从一位贫穷的盐工孩子,在雕刻艺术领域闯岀一片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与父辈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12年 第4期 30-35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中华手工》记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与父辈的故事。当"难寻传人"成为这个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时,我们欣慰有这样一群"艺二代",愿意选择回归与坚守,与父辈同撑一片天。然而两代人之间,矛盾不可避免。老一辈执著于艺术与技艺,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他创造了手工嘉年华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08年 第6期 22-25页
作者:蔡运彬《中华手工》记者 
姚元龙是第一个系统地把中国民间手工艺推向海外市场的人,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在欧洲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国内。日前,本刊记者在上海独家专访了这位被"忽略"了的大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米丘:翅膀是他的符号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09年 第5期 14-17页
作者:蔡运彬《中华手工》记者 
作为建筑师,他是第一个获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奖的中国人;作为画家,他从1986年至今不间断地在全球举行画展;作为摄影师,他在国内外举办过5次个人影展;作为雕塑家,他的艺术符号"翅膀"为许多城市带去了艺术的浪漫。无论哪种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