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艺术》编辑部"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海昏侯刘贺墓编甬钟的音乐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年 第4期 16-20,I0002页
作者:王清雷 魏旭爽 张玲玲 徐长青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北京100029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南昌330200 
本文首先对海昏侯刘贺墓所出11件甬钟的调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然后分析该墓乐器库所出10件甬钟的测音数据,结果显示无论其正鼓音音列还是正、侧鼓音音列均无规律可循。对于这套编甬钟(10件)的编列,学界亦有不同的认知。该文通过对这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象·净土》:探索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新表达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7年 第4期 117-122页
作者:赵倩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时空>编辑部 
2016年10月27日晚,《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上演。该音乐会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华诗词研究院、和景文化——古典音乐研究中心主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乌兰巴干《草原烽火》的茅盾眉批本及面世价值
收藏 引用
《海峡人文学刊》2022年 第2期2卷 50-61,156页
作者:张元珂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编辑部北京100012 
《草原烽火》除有中国青年出版社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外,还有一个特殊版本:茅盾眉批本。茅盾眉批本完整保留下了茅盾在阅读《草原烽火》时或勾画或评点的眉批印迹。在总共八十四处评点中,无论在《代序》中与叶圣陶所展开的或赞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忆的诗学——论张承志的早期小说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3期 118-126页
作者:李松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 
回忆是张承志早期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并发展出复杂多样的记忆书写模式。在《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这类作品中,作家对回忆的呈现完全成了再次确证当年理想的手段,在叙述形态上表现为淡化对当下情境的书写,用较为生硬的方式"强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克朗茨的“笛卡尔美学论”及其命运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5期33卷 181-194页
作者:张颖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 
埃米尔·克朗茨的《论笛卡尔美学》(Essai sur l'esthétique de Descartes,1882)将古典主义美学命名为"笛卡尔美学",将布瓦洛确认为笛卡尔在诗学上的代言人,这与当时学界既有的一些共识有所冲突,这是招致长达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的茅盾眉批本——兼及“十七年”时期茅盾眉批实践的价值及意义
收藏 引用
《现代中文学刊》2021年 第5期 44-49,43页
作者:张元珂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编辑部 
《高高的白杨树》是茹志鹃的第一文集。出版后,茹志鹃即赠送茅盾一册。茅盾以传统眉批方式对之边读边评,从而生成了该文集的另一个版本:茅盾眉批本。这留有茅盾亲笔勾画、点评痕迹的特殊版本,对于认识与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茅盾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派唯美主义”——唯美主义的感官化与庸俗化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12年 第1期33卷 127-132页
作者:李雷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评论>编辑部北京100029 
唯美主义作为审美现代性的初始话语形态,与生俱来地存在着颓废与享乐、否定与肯定、高雅与通俗并存的内在悖论。中国现代性发展的滞后性与特殊性以及"老上海"租界身份的微妙性等深层次社会历史文化因素,致使唯美主义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出人文主义的执念——谈中国当代科幻文学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 第1期 62-65页
作者:李松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 
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接连获得雨果奖2015年“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和2016年“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使得美国的世界科幻大会和雨果奖这两个原本只有科幻迷关注的小众事物,突然间成为媒体、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两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政治转型与文学领导权的集中——1976年政治生态变革与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设立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16年 第4期37卷 107-120页
作者:郝庆军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编辑部北京100029 
1976年初《人民文学》复刊是中央高层政治斗争的产物,体现了转折时代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与意识形态的裂变。无论该刊掌握在谁的手里,对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视是一致的,只是重视的方式和重点不同。1977年《人民文学》召开的短篇小说创作座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呼唤着中华民族的新史诗——习近平文艺思想学习心得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 第2期36卷 11-15页
作者:李松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 
史诗凝聚着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代表着这个民族在特定时代对自身命运和生活环境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刻,呼唤着中国当代文学超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表现个人内心世界的传统,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创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