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建筑实践》编辑部"
40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朱培栋:由“物”及“人”,做直面生活的设计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2年 第2期5卷 176-189页
作者:忻运 朱培栋《建筑实践》编辑部 line+建筑事务所 同济大学 
朱培栋,line+建筑事务所(以下简称“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以研究型的工作方法,积极而持续地介入设计的第一线,以“空间赋能”的实践线索,回应当代建筑学复杂背景下的设计需求及社会问题,并不断通过“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照青、岑岭:工业遗存改造的后期运营任重道远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2年 第9期5卷 176-189页
作者:王夏璐 戴伯威 CHEN Yichuan(译) 宋照青 岑岭《建筑实践》编辑部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不详 
建筑实践》(AP):二位在年轻时都曾经走出国门。岑总可否谈谈多年前在欧洲的经历是否对于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岑岭我1996年去了比利时鲁汶大学进修学习医院设计。进修期间,我也自费游历了欧洲,包括荷兰的一些城市,以及巴黎、巴塞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记忆不仅关于建筑,也关于生活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3年 第7期 56-67页
作者:汪孝安 高静 严安妮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实践》编辑部 
小时候生活过的街区是最深刻的城市记忆大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记忆深处最熟悉的、最值得留恋的地方,是曾经生活过的场所。当然,上海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建筑肯定有外滩、南京路,淮海路以及国际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邓刚:城市再生——价值平衡的探索之路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1年 第10期4卷 194-205页
作者:李根 周淑倩 李若丹《建筑实践》编辑部 
邓刚,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曾任职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红坊企业等机构,在城市再生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其相关著作有《更新城市——价值驱动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晔皓:可持续设计的“素朴”之道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3年 第4期 180-191页
作者:周荣敏 宋晔皓《建筑实践》编辑部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慕尼黑工业大学 
建筑实践》(AP):您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也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了建筑工作室进行创作实践,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教学工作与实践工作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宋晔皓如果用紧密度衡量教学和实践的关联,建筑学恐怕会与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邢立华:面向未来的医疗建筑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2年 第1期5卷 176-189页
作者:成卓 李若丹 张梦蝶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三所 《建筑实践》编辑部 
邢立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学士。现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原医疗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深圳大学本原研究中心医养健康研究所所长。现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副秘书长、全国医院设计评审/评价委员会专家、《中国医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珩:忠于真实,归于日常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0年 第12期3卷 170-183页
作者:徐抒文 朱倩云《建筑实践》编辑部 
刘珩,2004年,我在香港创立了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当初只是甲方旗下的一个机构,2010年搬到深圳才算是完全独立。即使是甲方,我一直都在坚持做建筑设计,当时集团无法外包的项目设计,都是甶我的门承接完成的,例如南沙科学馆、德品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建华:公共艺术——以艺术创作带动观众感知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0年 第S1期3卷 100-103页
作者:徐抒文 WANG Xinshuang(译)《建筑实践》编辑部 不详 
相比于个人创作,您对公共艺术作品有哪些特殊的考量?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诸多时期,对于每个艺术家个体,经历和体会也截然不同。就我个人的雕塑专业背景来讲,公共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初期,主要表现为城市雕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孟岩:迈向都市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0年 第3期3卷 188-199页
作者:徐抒文 孟岩《建筑实践》编辑部 不详 
孟岩,1964年出生于北京,致力于深圳和北京的建筑实践。他是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20余年来专注于中国当代城市语境下的建筑、城市设计及研究。作为都市实践的主要设计负责人,他主持设计的一系列获奖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越界限,为人而作——对话董灏、蓝冰可
收藏 引用
建筑实践2020年 第5期3卷 190-201页
作者:史佳鑫(采访) 不详 《建筑实践》编辑部 
在普拉特学院获得建筑硕士学位后,董灏与蓝冰可在纽约工作了几年,之后回到中国安家。在2005年创建Crossboundaries建筑师事务所之前,他们共同执业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同时也以客座教授的身份执教于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