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欲望与满足 试论好莱坞如何征服观众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3年 第4期 108-112页
作者:李亦中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SJTUAmericanFilmResearchCenter)于2003年3月21日宣告成立。中心整合我校媒体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外语学院多学科优势,对美国电影展开全方位研究,主要包括美国电影创作动态、美国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博会与电影:技术的未来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0年 第6期 9-13页
作者:严敏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世博会,堪称全球经济、科技、人文和创意的“奥运会”,既是展示各国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窗口,也是促进全球多元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舞台。就电影而言,它和世博会几乎同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把奥斯卡奖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3年 第4期 112-115页
作者:严敏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美国电影奖林林总总,约近百种,什么全美评论奖、全美影评奖、纽约影评奖、洛杉矶影评奖、美国电影学会奖、金球奖、奥斯卡奖等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时刻刻》与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3年 第4期 119-122页
作者:吕荷英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三位女主人公,或是忧虑女性无自我的社会从属性,或是无法承受家庭日常琐事的乏味和压力,或是以假象自欺;面对与内心真正的自我相悖逆的生活处境和社会责任,她们无措、崩溃或自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电影褒奖与传播平台——奥斯卡八旬光与影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 第12期32卷 53-57页
作者:李亦中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本文结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创办奥斯卡奖80多年来的历史,从评奖宗旨、评选规则、评委意识、褒奖导向、全球传播等方面,深入考察奥斯卡奖的特点与影响力,关注奥斯卡评奖机制的不断完善,为世界各国传播本民族电影文化提供参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融危机下的奥斯卡策略——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9年 第4期 13-17页
作者:严敏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自第73届以来,奥斯卡奖曾多次颁给东方题材的影片如《卧虎藏龙》、《艺伎回忆录》等,表面上看是美国电影界"青睐"东方,实质上却是配合好莱坞推行全球化战略蚕食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策略运用。《纽约时报》说得很坦率,那就是&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幻境vs中式夺宝——对比《九层妖塔》与《寻龙诀》的类型气质以及视觉效果表现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6年 第2期 23-27页
作者:崔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电影电视系/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和乌尔善导演的《寻龙诀》都改编自《鬼吹灯》系列小说,却在不同类型的建构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类型气质、视觉效果和风格。《九层妖塔》为奇幻电影类型,重视生态特效,着重表现一个奇幻的新世界。《寻龙诀》立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星是谁?--明星学研究初探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1年 第3期 38-41页
作者:严敏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旗下的明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哩!”这是好莱坞黄金时期“米高梅”老板路易斯·迈耶说的一段溢美之词。的确,随着明星制的建立以及大批欧洲表演精英的涌人,那一时期好莱坞的男女明星真是繁星璀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中国电影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3年 第1期 114-118页
作者:崔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上海戏剧学院 
西方诸多电影绿色批评介入对灾难影片的分析,美国式生态批评电影直指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美式电影的生态批评指向不同,中国电影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看,更多地围绕人和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从生态批评进一步深入的视角,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和奥斯卡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8年 第4期 66-68页
作者:卢燕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 
我担任AMPAS外语片评审委员至今已有42个年头,其间荣幸地见证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并与世界对话的历程。我深切地感受到,华语电影的成功必须是由中国人拍摄的、充满中华文化底蕴,并富有独特人性内涵的电影。惟有这样的华语电影,才能受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