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2,5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现代木构建筑工业生产的设计实践——以木结构模块化集成建筑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4年 第4期 78-84页
作者:刘杰 顾容竹 胡雨辰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探讨工程木的使用以及如何减少建筑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指出模块化设计体系与预制建造更集约地使用材料,减少固体废物,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建筑品质。通过考察欧洲与我国木构建筑作品,探求基于木构建筑工业生产智能制造的集成化预制设计-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能源汽车城市展厅的品牌体验设计策略研究——以奥迪品牌为例
收藏 引用
《装饰》2024年 第4期 136-138页
作者:傅炯 袁婧怡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开拓了汽车城市展厅这一销售平台,汽车城市展厅是直接面向顾客的终端,对于车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的汽车城市展厅设计缺乏系统的方法论指导和行业标准,店面设计不能突出新能源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创新系统构建中共创设计作用研究:基于4个生活实验室案例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装饰》2024年 第4期 139-141页
作者:宋东瑾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构建社会创新系统为多方参与和最大程度地释放社会创造力提供条件。本研究基于系统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事件分析法和时序区间方法,选择4个典型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车路云一体化交通管理系统人机交互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装饰》2024年 第4期 142-144页
作者:刘岗 赵轶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为探索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可行性,本研究应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设计了一款包含二维界面与三维界面的系统管理软件,并配合智能网联车辆进行实地试验验证,重点解决数字孪生与道路场景仿真实现等问题。本研究建立了系统的人机交互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师生互动增进大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实证分析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5期32卷 92-107页
作者:刘春荣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高校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对大学生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44篇相关文献分析,从“人机(计)环境”系统论角度整理出328个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归纳得到113个基本影响因素(PIF)。借助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线上教学中制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海城市有管理撤退的适应策略与挑战
收藏 引用
《灾害学》2024年 第1期39卷 118-125页
作者:宋雯 郭晓娜 陈睿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极端灾害事件严重冲击了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沿海气候变化的适应手段经历了从结构性保护到非结构性保护再到有管理撤退的认知转变。然而,当前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智能座舱的情感计算框架及其交互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24年 第12期45卷 49-55页
作者:张双烨 董占勋 李亚鸿 傅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目的分析和总结情感计算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探究情感化座舱交互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方法结合情绪在驾驶体验方面的影响,对情感计算在座舱场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从情感识别技术、情感调节策略、多模态交互流程三个方面阐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4年 第5期 60-65页
作者:阮昕 苏圣亮(摄影) 不详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阮昕工作室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监督降维和自适应Kriging建模的高维不确定性传播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机械工程》2024年 第5期35卷 762-769,810页
作者:宋周洲 张涵寓 刘钊 朱平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动力与智能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高维不确定性传播目前面临维度灾难和小样本的问题,难以利用有限的样本资源获得高精度的分析结果,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监督降维和自适应Kriging模型的高维不确定性传播方法。利用改进充分降维方法将高维输入投影到低维空间中,并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溪伊园考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24年 第6期40卷 131-137页
作者:孙策 于冰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古典园林研究与设计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上海200240 
兰溪伊园的营造为李渔早期的一次造园实践,伊园的复原有助于完善李渔的造园理论。通过对李渔诗词、小说以及《闲情偶寄》中相关书写,结合田野调查考证伊园遗址,对伊园进行数字化复原。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伊园相地立基、要素营建与园居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