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
452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环肋加劲壳屈曲的随机分析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 第4期25卷 18-27页
作者:张圣坤 崔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鞍钢设计院 
给出了广义特征方程的随机有限元公式统,建立了轴对称加劲壳屈曲分析的特征矩阵,在综合考虑各设计变量不确定性和随机均匀初始缺陷情况下,结合PEPM 法得到了屈曲临界载荷的随机特征值,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磨合表面形貌的分形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制造工程》2003年 第11期 34-36页
作者:苑寅秋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上海200240 
采用分形插值法模拟磨合期的45钢表面轮廓,并计算相关的模拟参量,得出模拟出的表面轮廓与实测的表面轮廓有统计相似性,因而可用模拟出的轮廓预测实际磨合匹配表面可能有的形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钢顶管稳定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 第5期46卷 832-836页
作者:陈楠 陈锦剑 夏小和 王建华 钟俊彬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24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200092 
随着钢顶管直径和顶进距离的不断增大,复杂受力条件下的钢顶管屈曲破坏成为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隐患.通过简化长径比超过100的钢顶管受力模型,探讨了长钢顶管稳定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进行钢顶管管道的特征值屈曲计算,得到管道的一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温后花岗岩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 第14期23卷 2359-2364页
作者:杜守继 刘华 职洪涛 陈浩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3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 
对经历不同高温后花岗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花岗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历400℃以内的高温后,温度对花岗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明显。但经历的温度超过40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知识的计算机图像处理
收藏 引用
《小型微型计算机统》2002年 第9期23卷 1141-1143页
作者:苑寅秋上海交通大学建工学院工业设计系上海200240 
详尽地阐述了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各类相关知识 ,分析了知识工程在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应用——图像处理专家统 ,并举例说明了该统的知识结构和推理机构 .总结了目前基于知识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设想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泛文化虚拟移动背景下的广播发展战略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年 第2期 25-28页
作者:薛可 孙页 栾萌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新闻传播系 
在全球一体化与人口代际的冲击下,小众文化强势逆袭,多元文化交融并存,泛文化现象出现。泛文化指本土文化构成的多样性,在网络时代,泛文化对于文化构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本文结合研究报告、全国访谈调研结果,梳理传统广播面临的诸多挑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构“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文明平台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04年 第2期 124-128页
作者:彭玲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电影电视系 
数字化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影响 ,人们开始思考 :什么是数字化文明的核心内涵 ?我们将如何与数字化时代俱进 ?本文试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文明的核心内涵以及如何建构数字化文明平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德为师:张君劢早期的一个观点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 第1期 110-117页
作者:单世联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文化管理系教授上海200240 
比较德俄两种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初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与共产党人走俄国人的路、选择暴力革命的道路不同,哲学家张君劢以民主和法治为准则,主张以德为师、走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在中国的现实情势下,张君劢的主张不可能实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往复流作用下推移质输沙强度的计算公式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 第2期40卷 247-253页
作者:李明 俞梅欣 喻国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上海200240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63 
为了研究往复流的非恒定效应对推移质运动的影响,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往复流作用下推移质输沙强度的大小,本文通过对泥沙颗粒运动进行受力平衡和能量守恒分析,推导出往复流作用下推移质输沙强度计算公式,同时将Keulegan-Carpenter数引入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雪泥鸿爪 “十七年”电影剧作理论的建树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 第6期 10-14页
作者:李亦中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电影电视系 
"十七年"电影剧作理论,是中国电影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当年三项标志性成果,即夏衍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1958)、柯灵的《电影文学三讲》(1958)、张骏祥的《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1959),回探这些著述面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