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我国脑科学类科教电影与科学纪录片的叙事比较——以《脑海》和《大脑深处》为例
收藏 引用
《视听》2025年 第3期 71-75页
作者:金芸笑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末优质脑科学教育电影《脑海》与2023年出品的我国首部系统聚焦脑科学的纪录片《大脑深处》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人物和叙事伦理四个角度的细致比较发现,前者是广播式的传统科普,而后者在人文性、想性和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裂隙到节奏——阿甘本对海德格尔艺术本源论的继承与改写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25年 第1期 18-25页
作者:张玉玲 韩振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阿甘本对艺术作品本质的探讨借鉴了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论。阿甘本总体上延续了海德格尔对艺术的现象学阐释,反对现代哲学美学传统,主张艺术作品本质上是制作的产物而非审美判断的对象。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通过裂隙进入形态的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钱学森关于领导干部标准问题重要论述研究
收藏 引用
《武陵学刊》2025年 第2期50卷 70-77页
作者:汪长明 张涑玉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上海200030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领导者素养与领导干部培养是钱学森晚年主要学术关切之一,核心是他对领导干部标准问题的理论阐释,谓之“领导观”。钱学森的领导观肇始于他作为技术领导人开创中国航天事业阶段,形成于他退出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后建立中国领导科学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不平衡关系命题的再辨析及其文化启示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2024年 第6期 14-20页
作者:鲍金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艺术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命题。这一命题中的不平衡关系,既表现为同时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及其他艺术生产的共时性不平衡,也表现为较早时代艺术生产与较晚时代艺术生产及物质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阿甘本的“神圣人”与神圣美学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 第6期46卷 79-90页
作者:韩振江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Homo Sacer”(神圣人,或译牲人)作为阿甘本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内涵却并不清晰。神圣人既是神圣的,又是受诅咒的,其悖论性在于:作为牺牲却不能献祭给神,杀死他又不算犯罪。本文认为,神圣人概念的复杂性也许在文化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主义公有资本运行模式是对资本主义私有资本运行机制的扬弃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 第4期 44-52页
作者:陈鹏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公有资本运行模式是公有制和资本运行相结合的过渡性生产方式,是对资本主义私有资本运行机制的扬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者联合体"的意蕴。社会主义公有资本运行模式具有比资本主义私有资本运行机制更合理的目的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发展理念贯穿共同富裕制度设计的内在逻辑及现实进路
收藏 引用
上海经济研究》2023年 第3期 5-18页
作者:周泽红 李雪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24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在于高质量发展,而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发展理念的革新为认识论前提。步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新发展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研究中的若干基础性问题探析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 第3期 11-19页
作者:杜严勇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深入考并澄清相关研究中的某些基础性问题。虽然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研究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寻欺骗性价值对齐的应对逻辑:从“意图”到“共生”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5期38卷 20-28页
作者:闫宏秀 李洋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欺骗性价值对齐的出现使得旨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并为人类带来福祉的价值对齐备受质疑,因此,对其的应对是价值对齐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依据“意图”与“主体”两个要素所形成的欺骗性价值对齐行为象限可构筑应对欺骗性价值对齐的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技术与身体的情感融合模式——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 第11期38卷 117-122页
作者:邵艳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 
身体感知追随图像运动进行表征式的、视觉中心主义的体验模式将身体抽象为固定的一点,丧失了身体图式的开放性维度。情动性的、前话语的身体能够成为扭结,在与虚拟技术的动态协商过程中催化、重构了人类的感知本身,其存在论缘由在于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