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高校首先要培养出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人,学生要在学校里学习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工作与思想方法。
摘要:一、工作室是一个让人可以展开想象的工作场所玻璃艺术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在欧洲获得迅猛发展的学科。199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派遣教师庄小蔚去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美术设计学院玻璃艺术系学习。庄小蔚于2000年10月获硕士学位回国,在校长钱伟长的设想和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的规划下,建立了按211学科标准建设的玻璃工作室。
摘要:仲星明教授先后创办了中国两所数码艺术院校,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一直处于中国数码艺术教育探索和创造的前沿,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会上常常可以见到师生们的作品,并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数字技术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设计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数码艺术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的教育理念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值得当前设计教育界借鉴。为此,本刊特邀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戴东方就数码艺术的相关问题,对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院长仲星明教授进行访谈,以期引发对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这一崭新命题的探讨。
摘要:2013年12月14—15日,由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和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主办,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承办的第三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华语电影:影像、资本与文化的跨界流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
摘要:当首饰与艺术融合时,它便不仅仅是为了佩戴的功用而产生,它更倾向于设计者内心世界的表达。简洁,却精妙在弧线变化;复杂,却完全不是拖泥带水。它可以给人以心灵的体验,将人们的视野带入完全艺术的天地中。这正是首饰艺术所具备的"以小见大"。
摘要:上海大学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中国电影事业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早期上海大学走出了一大批革命斗士和文艺领域人才,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创作出的一大批具有艺术价值、进步意义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师生中的电影人,对进一步梳理和丰富中国电影史,以及对新时代中国电影人才培养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2013年6月13日,上海大学文学院第三届创意写作夏令营在校本部A602会议室开营,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教授出席开营仪式,并向来访的阿扎提·苏里坦教授颁发创意写作夏令营写作导师聘书。
摘要:2015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电影票房达44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份额为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从2002年的票房不到10亿元,到2015年的四百多亿元,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电影的风格样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要:随着情绪经济的兴起,现代人更易受情绪价值吸引,也更加关注如何了解自己、如何处理情绪问题。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也增加了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定位,其不仅是保护展示藏品的历史文化场所,同时也是情感体验和交流的中心,博物馆疗愈活动应运而生。多感官设计是疗愈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促进积极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其相关机制与具体实践有待厘清。上海大学博物馆的11场博物馆疗愈活动设计中融入了多感官设计,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整体作用于博物馆疗愈的物件选择、场地布置及流程策划之中,探索了多感官在博物馆疗愈中的功能以及感官设计的具体实践途径。
摘要:21世纪是电影的时代,同样也是时装的时代。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说:"衣着彰显出人。赤裸的躯体对人类社会影响甚少甚至没有影响。"中国也有一句古话:"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