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大学影视与技术学院"
1,343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全球性后语境影像的一种发展态势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03年 第1期 122-128页
作者:金丹元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影视作品中的碎片化 ,是后现代语境的必然产物 ,其理论源自拉康的“分裂的自我”。从“飘浮的能指”到“飘浮的碎片” ,使得解构不仅表现为一种形式的拼贴 ,更是对深度意义本身的消解。意义本身如同碎片一样地飘浮不定 ,而这种影像的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戏曲的“幕表戏”传统与“口头程式”特质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年 第6期 92-106页
作者:王建浩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剧本戏"和"幕表戏"是中国戏曲剧目产生的两条途径,而大部分的花部戏曲是从"幕表戏"发展而来的。"幕表戏"最突出的特征是口头程式,在古典戏曲和花部戏曲中都有大量的例证。口头文学亟待建立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电视剧论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06年 第5期 44-45页
作者:蓝凡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虽然戏曲电视剧在中国出现已有二十多年了,但对“戏曲电视剧”一词的争议却从未停止。“戏曲电视剧缺乏明确的界定。两者之间,不仅组委会难以确认,评委间也时有质难和疑惑。”。戏曲史家周华斌提出的这种困惑,至今还是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机二维码对大学生未来学习方式的影响与对策
收藏 引用
《教育与职业》2013年 第26期 189-190页
作者:胡维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广告系 
手机二维码不仅具有丰富的应用功能,而且对大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应当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在认清基于二维码的教育技术的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借鉴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在利用手机二维码服务教学和校园管理的先进经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批评的纯度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5年 第2期31卷 88-90,80页
作者:蓝凡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从哲学的角度讲,探索电影批评的纯度,也就是探索电影批评的时空结构。根据电影批评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可以将对电影的"批评"分为三类:民间大众的"说"的电影批评、传统媒介的"评"的电影批评和理论为本的&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与京剧之关系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4年 第6期 66-71页
作者:王建浩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樊粹庭被尊称为"现代豫剧之父",他本人曾是京剧票友,因此他的豫剧改革和教育大量借鉴了京剧。樊粹庭全面提高了豫剧的艺术水平,并为豫剧剧坛培养了一大批文武双全的人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族群认同与香港电影中的“北佬”形象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7年 第11期 24-31页
作者:石川 顾涵忱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本文借助族群认同理论,对20世纪60至90年代港产片中的"北佬"形象进行文化读解,就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形成、变化,对香港的身份认同,以及香港对内地的文化想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本文将香港电影对"内地他者"的建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民营电影工业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6期31卷 32-47页
作者:陈犀禾 鲜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44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曲折、长足的发展。其中,民营电影企业的成长尤为引人注目,它逐渐在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上成为当今中国影视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于好莱坞以市场为主导的电影工业体系,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术视野中《大宅门》的“内”与“外”——对《大宅门》艺术价值及文化意义的综合透视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3期9卷 37-42页
作者:郝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大宅门》为20世纪我国的文学艺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和漂亮的句号,作为电视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大宅门》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中既以一个真实的家族创业与兴衰的历史过程为原型,塑造了一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电影修辞的“凝缩”与“移置”——兼论麦茨电影符号学的精神分析语义学基础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6期18卷 49-57页
作者:程波 辛铁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凝缩"与"移置"这一对概念最早出现于弗洛伊德的《释梦》中,后来经由拉康,进入了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体系中,从无意识的工作机制、无意识的语言运作机制,转变为一种和精神分析语义学中的"隐喻"和"换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