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智能电视背景下老年用户的数字困境与对策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4年 第3期 72-74页
作者:蒋宁平 王邵佳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智能电视系统界面架构繁复、操作复杂,广告、收费层层嵌套,严重影响用户特别是老年用户的收视体验。究其原因,一是智能电视系统设计上缺乏用户分群考虑;二是老年群体对智能技术的感知和接受能力较弱;三是各方逐利导致市场失序。对此,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进展和趋势——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计量文献分析
收藏 引用
新闻传播科学》2024年 第4期12卷 1091-1102页
作者:陈玉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动漫产业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可视化工具,对2014年至2024年间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和可视化展示,揭示了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热点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与产业:城市传播的理念、路径与限度
收藏 引用
《中国广告》2024年 第3期 69-73页
作者:薛敏芝 陈祺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同时城市在当前的全球化和新技术浪潮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因为其在全球发展越来越趋同的背景下,是独特性和地方性的承载者,也是经济社会资本所固定的地方。因此,研究城市、做好城市传播至关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形象重塑到身份认同——1920—1930年《申报》广告的女性意识及其视觉表达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2024年 第3期 63-65页
作者:闫彩蝶 苏士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200072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封475000 
在《申报》广告构建的视觉图谱中,女性身体形象的现代转型、置身空间的社会化转向、两性关系图式的重塑,为近代中国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审美经验的革新,也包含着对消费行为、身份角色及性别观念等的重新认知。从展现身体形象之美到追求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短剧产业价值链及发展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新媒体研究》2024年 第7期10卷 50-52,56页
作者:周琳峪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短剧是当前增速惊人且非常能创造价值的传播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短剧产业价值链,短剧的生产活动能产生价值的原因离不开剧本、演员和工作团队的协作;传播活动能增长价值的要因是综合运用了碎片化、精准化、互动式、“边播边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AI赋能上海数字文化产业打造全球数字文化新高地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4年 第3期 7-11页
作者:王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既要注重AI等新兴科技发展带来的颠覆式影响,推动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创新、场景创新、生态构建,以新引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也要注重立足上海实际,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消费市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提升的路径思考
收藏 引用
《天工》2024年 第10期 36-39页
作者:韩逸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博物馆文创产品被称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如何开发好博物馆文创产品,实现价值提升是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三个阶段。原创力缺乏导致的同质化、设计层次单薄导致的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智媒时代中国自主品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收藏 引用
《新媒体与社会》2024年 第1期 306-320,401,402页
作者:孟令光 金鑫鑫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大学上海广告研究院 
自主品牌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更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中国自主品牌出海可利用的机遇,剖析了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已走出国门的部分中国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文化教育交流精品项目对外传播视角
收藏 引用
《新媒体与社会》2024年 第1期 332-341,402,403页
作者:杨海军 马妤含吟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大学上海广告研究院 
数字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和新型传播平台为支撑,以互联网价值理念和中华文明价值理念为引领的文化教育精品项目的对外传播,可以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目标受众群体阐释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文化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主流电影的红色记忆建构与情感认同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4年 第6期 66-69页
作者:潘晓婷长春师范大学文旅与电影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宝山200444 
新主流电影在建构红色记忆时普遍秉持艺术真实主义,通过“物境”和“情境”建构可亲可信可感的红色记忆。新主流电影的“家”“国”意象修辞、叙事线索中的复调结构修辞、表意青年化的话语修辞驱动了红色记忆的刻写与固化,并在情感释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