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大学电影学"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人生况味——评朱丽叶·比诺什在《原样复制》中的表演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7年 第7期 93-96页
作者:马文姬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2016级电影学硕士研究生200072 
2010年,朱丽叶·比诺什凭借在电影《原样复制》中的出色表演获得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国际影坛首位"大满贯影后"。她在本片中以细腻入微的表情、力透肺腑的语调、神秘莫测的眼神和自然天成的肢体动作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堂的这一边——在S3D和AR中的沉浸和浮现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6年 第5期 119-126页
作者:奥利维耶.阿瑟兰 路易.奥热.高瑟兰 鲜佳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艺术史和电影研究系 加拿大Ellicom设计中心 上海大学电影学 
S3D技术和AR技术,"涌现"和"增强"两者有相似之处,都是将虚拟元素融入到真实空间中,让观众质疑眼前的图像是否真实。根据比较分析两者发现,大部分构建内容及接收技术图像的模拟程式并非以图像为正中心,而是一般将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观影群体的分析及其启示
收藏 引用
电影2004年 第7期 10-12页
作者:徐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影学专业 研究生 
接受美认为,文作品不同于文本文,文本文是一个未定的、开放的、等待读者介入的结构,它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将它具体化,用读者的知觉经验将作品的空白填充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文作品的实现。接受美第一次把读者纳入到文作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敕勒川到西伯利亚——谢晋电影的一次比较性阐述
收藏 引用
电影2004年 第5期 16-18页
作者:徐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影学专业 研究生 
谢晋是中国老一辈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若干论者都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来自外界的评论的压力,以及导演自我超越的欲望,促使谢晋的创作作出了多风格的追求,但真正代表谢晋电影风格的作品依然是其在上世纪1979...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兵张嘎》之影视差异比较
收藏 引用
电影2006年 第7期 10-11页
作者:童文峰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会展接触点的特点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6年 第15期 99-100页
作者:李翔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传播学 上海会展研究院 
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倡将品牌原本多元化和分散性的营销传播方式,如广告、公共关系、促销、直销、CI、包装等进行一元化整合,使品牌关系利益人在不同的接触点获得一致的品牌信息,加深对品牌形象的整体化认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八艺术: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爱森斯坦
收藏 引用
《世界电影2024年 第6期 33-41页
作者:李奇(译) 张一诺(译)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卢米埃尔大学)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我们普遍认为,爱森斯坦对电影艺术的兴趣始于1923年那篇关于“吸引力蒙太奇”的文章。然而,他第一篇有关电影的文字应该是更早一年问世的《“第八艺术”。关于表现主义、美国,当然还有卓别林》(1)(《回声》第二期,Ekho),于1922年11月7...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川剧跨文化改编:创造性吸收与本土化写作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9年 第11期 70-75页
作者:田华 黄露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上海大学电影学 
川剧跨文化改编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狂飙突进的"探索热"文艺思潮作出的呼应与对话。在新的跨文化语境下,川剧剧作家对西方经典作品进行本土化改造,对其戏剧思想进行创造性吸收,在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之间寻找到契合点,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红色经典电影改编过程中反面人物形象的转变
收藏 引用
电影2006年 第5期 20-21页
作者:蒲洪花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电影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 
近几年来,根据红色电影改编的电视剧在荧屏上可谓是遍地开花,这种改编的热潮成为电视剧刨作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小说曾被改编成的电影,现在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如《苦菜花》、《林海雪原》、《小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编导合一实践视阈下万玛才旦电影的作者策略、民族形式及审美现代性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3年 第2期 81-93页
作者:峻冰 杨继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比较电影学研究所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作者论”提倡电影导演应成为集编剧、导演为一体的“作者”,强调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叙述视野,坚持场面调度与时空完整性的真实美,注重主体审美认知的一致性表达。受商品逻辑和消费意识形态引导的当代电影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