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之后,特大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治理能力被提上政策议程,而基层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目的探索上海市基层卫生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实践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供政策建议与决策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6—9月选取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郊区、城区与城郊结合地带,采用小组座谈形式调查了5个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相应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疾病防控部门。访谈工具为自行设计的半结构式访谈大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疫情防控期间承接的主要任务、组织架构、实际工作内容、内部协同、主要问题与建议等,相应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疾病防控部门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情防控中的主要职能与实际作用、暴露的“短板”、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何予以支持及如何“平战结合”。结果上海市基层卫生在公共卫生疫情防控中主要发挥了疫情应急响应、区域联防联控,院内分诊筛查、保障基本医疗,借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做实签约服务的功能,存在物资与人力资源不足、心理防疫能力不足、内部协同与多部门管理不足、激励机制与活力不足四大问题。结论针对当前基层卫生在公共卫生疫情防控中的困境,建议从四个方面理顺关系,即理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关系、理顺平时与疫情应急响应期的关系、理顺社区与上级部门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摘要:近年来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趋于完善,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不足仍是当前人才队伍的困境。在国内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中,临床思维起到“串联”各项能力的“中枢”作用,是全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为了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同济大学开设了全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以米勒金字塔理论为框架,设计了核心模块、案例模块和实践模块“三大模块”,充分体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基本特征。核心模块包括了问诊能力、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患沟通内容;案例模块包括了未分化疾病、慢性病管理、多病共存、心身疾病和健康管理内容;实践模块包括了接诊实践与病历书写等内容。课程共32个学时,授课形式多元化,包含理论课、讨论课、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和实践课。课程评估则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形式,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患沟通和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病历书写4个考站。相较于以往课程设计与基层社区实际工作相割裂的情况,本课程充分体现全科特色,有助于授课对象训练全科临床诊疗思维,从而提高岗位胜任力。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部分区域家庭医生团队及其成员在医防融合工作中对组织支持的需求情况。方法:于2022年6—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黄浦区、杨浦区、普陀区、闵行区、嘉定区、奉贤区、崇明区、浦东新区等区域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不同的组织支持内容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求度按评分高低排列依次为薪酬福利、升职入编、员工培训、环境硬件、协助支持、组织公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薪酬福利、升职入编等的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员工培训、组织公平等的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协助支持、组织公平、薪酬福利、升职入编等的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务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协助支持、员工培训、组织公平等的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作为组织方,应对不同类别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给予针对性支持。
摘要:当前人工记录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提出基于SPD模式的医疗设备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能够内部共享的数据库,通过SPD模式下的熵权法,实现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的构建。实验结果可知:在医疗设备的常规补货量与紧急采购量一致的前提下,基于SPD模式的医疗设备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工作时间最短,仅需17min。
摘要:目的:调查幼儿园教职工对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意愿。方法:2022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调查问卷将其制作成调研二维码,统一推送给功能社区内的公办幼儿园120名教职工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91.6%。110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37.36±8.05)岁,平均工作年限(13.09±8.60)年,其中女性107名,男性3名。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园教职工的基本特征、功能社区内教职工健康状况及就诊流向、目前功能社区建设情况、教职工对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评价等方面。分析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需求的相关性。结果:110名参与调查的教职工中,有95名(86.4%)教职工愿意进行“1+1+1”家庭医生签约。功能社区内不同性别、职称、既往是否接种过成人流感疫苗、疫情是否会影响接受成人流感疫苗的教职工签约的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65、χ^(2)=15.776、χ^(2)=7.308、χ^(2)=5.146,均P<0.05)。功能社区内教职工签约的意愿在首先(选)就医机构、是否了解“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享受过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是否知道您单位有社区家庭医生定期入园提供服务、是否知道入园服务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4、χ^(2)=6.959、χ^(2)==3.972、χ^(2)=10.471、χ^(2)=6.944,均P<0.05)。教职工对功能社区的服务方式满意度最低。结论:功能社区幼儿园教职工对于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较强,但仍需加深加大宣传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力度,同时要将功能社区服务方式进行改进拓展。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认知情况,为COPD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针对COPD诊断标准、稳定期、急性加重期的处理及肺康复治疗等设计,共计18个问题,采用百分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34份,平均得分45.86分,最高88.89分,最低5.56分,高级职称医生平均分较中、初级更高;60.8%(203/334)的医生能准确掌握COPD的诊断标准,32.3%(108/334)了解COPD的鉴别诊断,38.3%(128/334)知晓COPD急性加重的表现;药物选择及使用相关问题中,21.6%(72/334)的医生选择了“噻托溴铵可以口服”的错误选项,48.2%(161/334)可将噻托溴铵正确归类,ICS使用方法正确率仅为18.3%(61/334);对综合评估为D组的患者药物选用正确率为23.7%(79/334)。52.4%(175/334)的医生知晓长期氧疗的目的、效果评价指标,但仅有33.5%(112/334)掌握长期氧疗应用的血氧饱和度指征、35.3%(118/334)知晓氧疗时长。71.9%(240/334)的医生对COPD肺康复的主要内容了解,常用的腹式呼吸正确方法有61.7%(206/334)掌握,对于具体适合的运动项目、需要锻炼的肌肉,总体正确率分别为30.8%(103/334)、39.8%(133/334)。以上所有问题,三级职称医生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针对综合评估为B组的患者药物选用的问题中高级职称医生正确率较初级有差异(p=0.005),但全体医生的正确率仅为18.6%(62/334)。结论嘉定区全科医生对COPD的诊治认知、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分级诊疗模式亟待有效推广及应用。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近郊城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探讨老年MCI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MC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7~12月抽取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705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般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测试。结果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03份,社区老年人MoCA-B得分为24(21,26)分,患病率为19.1%。单因素分析,与MCI组比较,非MCI组的年龄较低(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47,95%CI:1.010~1.084)、生育子女数3个及以上(OR=1.876,95%CI:1.004~3.503)、糖尿病(OR=2.003,95%CI:1.338~2.997)是MCI患病的危险因素;与子女居住在一起(OR=0.305,95%CI:0.095~0.980)、中度以上运动(OR=0.260,95%CI:0.089~0.761)是MCI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MoCA-B量表平均得分下降明显。应对高龄、活动少、非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尽早开展MCI干预工作,以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管理现状及其与血压控制效果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高血压患者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嘉定区某街道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新纳入管理的802名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χ^2检验对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健康相关行为的血压控制率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压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问卷789份,血压控制良好率71.7%;吸烟率21.4%,饮酒率20.0%;分别有51.0%、78.6%、46.3%的患者能坚持有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压、服药依从性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定期监测血压(OR=2.097,95%CI:1.449~3.035)、服药依从性是否差(OR=0.579,95%CI:0.416~0.808)、是否高盐饮食(OR=0.286,95%CI:0.187~0.435)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定期监测血压、低盐饮食、服药依从性状况是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行为决定因素,应利用多渠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差状况,进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