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心"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美”的诞生——对“艺术”与“美”之结合的历史性分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8年 第7期 29-35页
作者:刘旭光上海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在文艺复兴之前,艺术并不被人们认为是"美的",发现艺术是美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促成这一发现的原因是多重的,包括艺术的储值价值的被重视,人们对艺术之爱的确立与艺术所带来的愉悦被认可,人和自然的美之被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意识的重新发现:美国汉学研究中的艺术与审美意识关系问题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9年 第5期 128-142页
作者:吴佩烔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现代西方艺术史学科的建立发展过程中隐伏着艺术和审美意识关系的张力,产生了不同观点和处理方式:从以客体化的要求将二者区隔切割,到在艺术研究中回避和淡化审美意识问题但又保持二者的微妙关系,再到"新艺术史"潮流要求重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理:艺术作品不堪承受之重——现象学的艺术真理观批判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11年 第4期43卷 100-106页
作者:刘旭光上海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234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在建构艺术作品的真理性时,试图把艺术作品之真理性的基础建立在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从存在论角度来解释艺术作品之意义的发生,并将之判定为"真理的自行发生"。这种作法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文化语境中的观看与认知--美国汉学之李公麟研究中的观念与方法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7年 第1期 127-138页
作者:吴佩烔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北宋晚期画家李公麟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地位、能力、审美行为方式和兴趣的综合,使其在文人画家中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也因此在美国汉学的中国艺术研究中成为特殊的研究对象,不但冲击了美国汉学家对中国文人画家和绘画领域中文人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真理”而建的桥梁:艺术作品的意义与存在论意义——兼答汤拥华先生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2008年 第5期 123-129页
作者:刘旭光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本文思考了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意义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探索了艺术作品在存在论意义上的真理性与内容上的真理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作品的存在论意义该当建立在作品的意义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以对存在论意义的反思取代对意义的探索,这正是海德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作品的时间性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10年 第10期 172-180页
作者:刘旭光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通过反思艺术作品的存在所体现出的时间性,探明艺术作品之所以有时间性的存在论基础,理清时间性如何内在于艺术作品的存在论结构,不仅可以为我们对艺术作品的解释活动奠定存在论基础,而且也为艺术作品的意义的生成奠定基础。因此,对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到康德之前——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再研究
收藏 引用
《学术界》2016年 第2期 38-50页
作者:刘旭光上海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234 
鲍姆嘉通的美学理论对于审美能力的分析,对于审美之真的认识,呈现出一种与康德美学不同的理论思路,审美在鲍姆嘉通的理论中是感性、知性、理性、想象力、欲求能力、情感及至记忆力等诸多能力的相融合的结果,它超越于感性,并能达到认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生艺术化”与“艺术人生化”——《创造季刊》对雪莱形象的再造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 第3期 174-182页
作者:张静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200235 
创造社在1923年的《创造季刊》中推出的"雪莱纪念专号",是对英国浪漫诗人雪莱最集中的一次译介。创造社文人通过对雪莱生平以及作品的讨论与分析,将其视作偶像并认同其反叛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同时着重突出其"永远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美学史概念钩沉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2016年 第9期 80-86页
作者:刘旭光上海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西方美学史上有一些美学范畴不再被使用,或者退出了审美领域,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五个进行钩沉,分别是:kaloskagathos、megaloprepeia、concinnitas、istoria、Diségno。以此对那种消失了的审美精神进行怀旧,也对当下的审美状况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感·应和·象征主义——兼论中国象征主义诗论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11年 第1期 179-183页
作者:李丹上海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由于钱钟书先生注重回溯中国古典文学及相关观点而忽视新诗及其理论蕴含的启示,即使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涉及西方象征主义,却与其重要的应和理论失之交臂,故《通感》的论述仅止于修辞手法层面。多年的研究表明,波德莱尔的应和论包含同时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