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4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发现和重建对世界的信仰”:当代西方生态电影思潮评析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 第6期34卷 60-70页
作者:孙绍谊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本文旨在分析和评介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生态文学思潮直接影响下逐渐成熟的"生态电影"理论和实践。在重点评述和总结新世纪美英生态电影学者主要论说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作为一种观念和批评方法,生态电影理路已经摆脱了生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话剧演员文化的生成与演进概述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6年 第1期 99-108页
作者:张晓欧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本文以"话剧演员文化"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话剧自"文明戏"到五四以后的现代话剧这一阶段进行总体性的考察。首先是话剧演员文化的生成,由于"新剧"的特殊地位,其演员开始摆脱"戏子"的地位而与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演视野下的中国戏曲与民族动画——以《西游记》动画作品为例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7年 第3期 93-100页
作者:肖湘宁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195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在探索民族动画形式的过程中,将戏曲表演系统性地搬上银幕,开创了"中国学派"独树一帜的风格。戏曲与动画在表演领域内的跨界生成了中国动画的表演体系:戏曲化表演作为完整性的符号系统和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立性之本与主体性渐显——1932年前的中国电影改编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0年 第6期 118-124页
作者:万传法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1932年前的中国电影改编,若以《孤儿救祖记》为节点,可细分为两个阶段:1905—1923年,1924—1932年。虽时间都不算长,但此间却构建了早期中国电影改编的两大根本:一个是对立性基础,另一个是"主体"系统。对立性之本得益于早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年中国电影表演美学嬗变述评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9年 第12期 71-76页
作者: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2016—2018年,是中国电影表演"大乱大治"的文化时期,可用"变""熟""味""全"四字表述。"变"者,未必是创新,也可能是归正或者复位,以电影表演而论,从原来与美学无关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麦克卢汉媒介感知理论视域下的VR纪录片探析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0年 第7期 40-44页
作者:肖湘宁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聚焦身体/感官对技术效应的创新探索,身体/感官与技术/媒介的关系构成了他极具启发性的媒介感知理论。感官的核心地位彰显在VR纪录片的技术机制、影像语言和艺术审美之上。本文将媒介感知理论作为一种媒介方法论,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被“看”的影像与被“玩”的影像:走向成熟的游戏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6年 第12期 91-100页
作者:孙绍谊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在简单回顾娱乐游戏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评介和讨论游戏研究和游戏理论的兴起和成熟,认为游戏研究的学科化历程离不开游戏的"跨学科"品格和游戏的"媒介特殊性"之间的探讨和争论,而电影和游戏之间的关联或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脑即银幕”:从神经科学到神经-影像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6期32卷 40-51页
作者:孙绍谊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上海200040 
溯源与评介建立在当代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基础上伸延发展的电影思潮,特别是以"神经-影像"(neuro-image)为中心观念形成的当代电影思考。神经-影像概念的提出,印证了21世纪以来人文和艺术思考逐渐与科学、哲学最新成果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俄罗斯电影产业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9年 第1期 56-62页
作者:沙扬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讲师201102 
本文对2000年以来俄罗斯电影产业的整体面貌进行初步回顾和梳理,厘清当前俄罗斯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着重从电影制作的角度出发,分析国家支持对本国电影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尝试探究俄罗斯商业电影在类型开拓上取得的经验以及面临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电影的纪录片式表演美学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年 第8期 96-103页
作者: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表演美学呈现为一种纪录片式的风格。因为在历史的巨大变化之下,表演无法深入时代和人物的内心,只能是一种"速描"和"白描",有着表层的素净和明朗。如果说"体验生活"在从前还只是表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